评论对象:
问疑“窄路密网”之困惑 |
看过博主不少关于城市规划的文章,就此说几句:
一,不要期望几个好点子治愈城市病;
二,以城市动态模型代替平面规划和过时的指标体系
我国城市规划制度估计母自苏联,当然几十年来已经剔除了不符合决策者口味的内容,例如排水系统。制度中,道路宽度和容积率指标明显带有前苏联的影响。道路设计太宽道路数量太少而道路之间的建筑容积率太低;我国大城市新城区域普遍存在严重交通堵塞和容积率低的奇怪现象。例如,深圳南山区的建筑容积率远低于香港,个人估计为2-3倍之差,但每天在几个关键节点堵塞现象极其严重。
三,空心城市可能是最合理城市模型
所谓空心城市就是将城市人口集中在圆周而不是圆心。
当然,圆心和圆周是相对的,圆周上人口应该最密集容积率最高。
北京是标准的圆心布局,圆周的人往圆心挤,能不堵吗?
四,以法制治人制车
例如,目前,乱停车乱开车的人基本上不会在保险费上受到制裁。和分扣完了再买相比,保险费翻番有巨大的惩罚和过滤作用。 |
2019-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