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与古柽林何以“两全其美”?
2017-06-11
这几月,青海同德县巴沟乡然果村柽柳保护问题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作为九三学社中央人资环委的专家成员,这方面的信息正是属于笔者调研职责范畴而应该关注的。
故此,笔者在一定调研、思考的基础上,就该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意见。
笔者认为,解决“黄河羊曲水电站淹没古柽林”之问题,应采取“以可持续发展思维方式长远规划、科学设计”之举措。
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其内涵的关键即在于对资源分配的时间和空间皆应体现公平性原则,意即不仅要体现同代人的环境空间上的“代内公平”,而且还要体现时间上的确保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的“代际公平”。
而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思路来看待茨哈至羊曲河段水电开发规划问题,尤其是其羊曲水电站淹没区范畴内这片野生古柽柳林珍稀植物原址保护的科学规划问题,即应尊崇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兼顾性”“两全性”--既不可轻言放弃确实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当地发展的羊曲水电站工程项目,又不可妄言对其原址淹没区范畴的珍稀植物异地移植。
那么,何以做到“两全其美”?
笔者认为,不仅需通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科学规划,对羊曲水电站淹没区范畴内的珍稀植物的原址保护问题作进一步妥善考虑、规范运筹,而且有必要从尽可能避免因羊曲河段水利电力的开发,而大范围淹没其周边多达约770亩柽柳林所造成的损失这个角度,考虑可将目前羊曲河段水电站工程的原设计方案,修改为能够尽可能减少水库淹没范围的适当降低水位的方案,或修改成分梯级开发式的设计方案。
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明确进一步修改完善羊曲水电站规划的指导思想,即应体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兼顾性”“两全性”--既要适时开建水电站,又要有利其工程淹没区珍稀植物的原址保护。
二是有必要重新启动对羊曲水电站建设工程的环评程序,即重新启动的重点不在于处理原来的环评是否违规,而在于水电站工程在适时开建后,是否有利于其淹没区珍稀植物的原址保护。
三是对古柽柳的现状组织第三方专家重新展开调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重新鉴定柽柳林古树年龄及其珍稀价值,这样既有利于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又有利于为进一步修改完善羊曲水电站建设工程的规划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四是将其最低水位2680米降低20米,即原设计的羊曲水电站的淹没区最低水位是2680m,而按该“最低水位”标准,降低淹没区水位是无法满足柽柳资源原境保护条件的。但据有关专家分析,这一设计结论并非成立。因为,实际上只需通过修改设计,将其最低水位2680米降低20米,即降到2660米,就能在满足“减少水库淹没范围”这一既定目标的同时,亦满足对柽柳资源原境原地保护的条件。而这样设计的不利因素,无非是减少了库容、少发了几度电而已。然而,经过这样的科学设计,所体现出来的与柽柳生物多样性原境保护的价值、与世界罕见而又独特的古柽柳生物多样性之价值、与我们这个时代极力提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利益之价值、与保护我们子孙后代生态利益之价值,皆可谓是等同的。
|
草根简介
|
|
翟峰,省市人大代表,曾下乡当知青多年;立足人大本职笔耕不辍30余载,迄今已在全国200余家各级报刊发表3800余篇逾千万字文稿,九百余篇代表议案建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先后荣获中国首届十大社会责任博客奖、中国绿色人物荣誉奖和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