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美国的威胁还是机遇?
2017-02-16
目前,一方面美国有些人视中国为美国主要威胁,双方关系如同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双方各自经济结构的转型,中美双方又存在经济上新的互补性与发展机遇。美国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如何推进再工业化,唯有如此美国才能走出经济低迷,才能提升就业,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才能支撑庞大的政府支出,并让美国再次强大。而美国要再工业化,关键在于解决由谁来投资?生产什么?向谁出口?环顾世界,显然目前唯有中国能够帮助美国做到这一点。同样,中国经济结构也正在面临转型和升级,其方向是如何从加工出口低端产业结构转向自主创新的高端产业结构,而且由于收入提升,中国进口需求将增加,由于资本过剩,对外投资需求将加大,所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经济将依然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并且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如果美国能够识时务抓住这一机会,不仅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复兴,也有利于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局势的改善。
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全球化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最大的得益者,它们 找到了廉价生产基地,降低了运营成本,中国成为它们在全球最廉价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其二,中国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推动了中国 的发展和崛起,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的输入成为中国崛起的第一推动力。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有在中国投资,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 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不久将超越美国。
但是,目前中美经济关系的这种互补性已经发生变化,一,是由于美国已经没有钱继续购买中国的产品,除非中国继续借钱给美国花。二,是美国认为中国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所以美国要再工业化,要自己生产,还要自己出口赚外汇以便还债。三,是美国还要重新制定全球贸易规则,将中国排挤出去,不想跟中国再玩了,不仅如此,美国还要在军事上遏制中国,搞什么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战略。由此中国加工出口主导型经济结构难以为继,不得不改变为以扩大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对全球进口需求日益扩大。同时随着中国国内资本投资过剩,中国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而这事实上反过来又有利于世界经济与中美经济的再平衡,全球资本显然已经再一次嗅到了中国机会,其中自然也包括美国资本。中国人的购买力不断攀升,这对美国的经济是大好消息。中国经济更强,就意味着其企业和中产阶级消费者群体更加壮大,也意味着美国出口的新买家更多。美国要再工业化,要扩大出口自然最关键的是要寻找买家,而中国现在摇身一变显然已经成为全球的最大买家。再有美国要再工业化自然需要投资,所以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不久前表示:“国家之间最持久的经济关系是直接投资,而非贸易或债券投资。”虽然中国的对美直接投资远不及其国际投资的其他部分,但正在不断增加。2013年,中资企业花费140亿美元收购美国企业或在美设立分支。单是2014年头3个月,中国人就在美国花掉了这个数目的约一半。华盛顿的决策者担心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强,而在美国的州、城市和地方商会,领导者们正竭力吸引能创造良好就业的中国企业。
中国如今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世界经济正在迎来第二次中国机会。如果美国明智,让中国投资进来,那么随着中国继续发展,美国也将变得更加富有。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弗里曼的粗略计算,到2020年中国的GDP将可能超过20 万亿美元。当前中国对外投资约占GDP的5%,若该比例届时继续上升至合理的10%,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目前美国仅吸收约2%的中国对外投资,若该比例上升至15%,那届时美国将吸收约300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将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将有百万美国人被中资企业所雇用。当今世界是一个国与国不断相互依赖的世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疑美国的问题在于其挥不去的冷战思维,在于将国与国的经济关系政治化,这不仅损人也不利己。如果美国不能改变其思维,识时务,必然将失去中国的第二次机会,失去自身经济复兴的时机,而且在经济不断全球化的大潮中陷入闭关自守,不断被边缘化的困境。
|
草根简介
|
|
曾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国际政治硕士、曾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比较政治学硕士。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现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在加拿大海外集团工作。联系邮箱:1349020677@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