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纵横家们依当时的时空背景,提出了各自的“合纵”或是“连横”的谋略。所谓“纵”指的是南北方向,“横”指的是东西方向;“合纵连横”,实质不过是当时各诸侯国面对新崛起的强国而自保,谋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战略方向选择。
当今全球一体化的世界不过一村庄而已,为了各自的利益愿景,合纵,或是连横,实有谋策之必要。如何谋,怎样策?笔者在此不作推演,但可以给出几点结论。
一是东-西与南-北间,都得通过“中间”才能联贯一体,“中间”的定位是“合纵连横”的关键所在;二是东与西、南与北都是相互相互对立且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南-北之间为利益逐争关系(如时下之中越关系),东-西之间为掌控制约关系(如现时中的美日关系);三是“合纵”与“连横”并无优劣之分、是非之别,完全取决于各自的战略利益诉求和需要。
在就“合纵”与“连横”进行战略选择决断时,最为关键的是“时机”的驾驭与把握。可以这么说,未来的50年于华夏大地而言,是自“甲午海战”之辱后民族是否真正复兴、国家能否富强的非常机遇期,其关键的是最近的十年,最为关键之关键的是这一年——二零一三年。上苍有眼,为从“甲午之辱”到“甲午之兴”,于癸巳之年将历史的重担赋予给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是否勇于担当,是否敢于负责,民众在注目。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方可“治大国若烹小鲜”。人类的终极目标实为“世界大同”(可以参见《周易》之“火天大有”与“天火同人”两卦的相关内容),而阶段目标各有不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谋事,治国,不过“中”与“正”。
“得道多助”,华夏子民需要的是“法自然”的“中正”之道。基于中和正,合纵或是连横,不过掌是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