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儿子的生日。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然而在不知不觉中,孩子慢慢懂事了,长大了,成了一个帅小伙,当然这也意味着当父母的老了,大自然的造化和冷酷同时平等地施加 给每个家庭。千万年来无数父子之间延绵不断的的角色更替造就了人类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伦关系中,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包括在其中)是最核心的部分,没有了它,其他四种关系 都不会出现和存在。
五伦关系(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是自然形成的,并非人为设计的产物,它属于“道”的范畴,而维持正常的五伦关系,保持这些天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准则就是五常,它属 于“德”。德者得也,五常(仁义礼智信)得之于五伦,得之于自然大道,得之于天人合一这一本性,故可称为“性德”,显然,五常也不是人为设计的。所以,如果说要讲道德的话,五伦 五常是最大也是最根本的道德,如果这个根本道德缺失,说一个不尊重父母的人还有什么其它优良品质的话,那一定是靠不住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净空法师曾经指出,当今世界所有矛盾冲突等各种危机的总根源,是家庭出了问题,这在人们的感觉中,是很难一下子理解和接受的,国家之间的争端和家庭有关吗?社 会治安不好和家庭有关吗?贪污腐败和家庭有关吗?食品安全与家庭有关吗?是的,统统都有关,和家庭教育有关。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从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胎教,据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太妊在怀文王的时候,就做到了“目不视恶色,口不出傲言,耳不 听淫声”,保持身、口、意三业的清净,因此培养出了孔子最敬仰的圣人周公。周朝早期的三位伟大的“国母”:太姜、太妊、太姒,都以自己高尚的德行,母仪天下,辅佐和教化了三位圣 王,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成为后世女性的典范,由于这三个人的名字里面都带一个“太”字,故被合称为“三太”,现在“太太”这个对女性的尊称,就是从三太而来的。
母亲的情绪和行为,无论是对胎儿还是婴孩都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如今许多年轻的妈妈抱怨孩子经常哭闹,很难带,殊不知孩子爱哭闹的原因很可能就在自己身上。 你以为怀孕的时候发脾气、生闷气肚字里的胎儿不知道?你以为大人脸上的表情,一两个月的婴儿看不懂?孩子统统知道,你的情绪、你的想法已经不知不觉地传给了孩子。孩子不好带能怨 谁啊?
当母亲的,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顺顺利利,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殊不知仅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这一切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落实。
现在的节日越来越多,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了自己的节日。光是从五月份开始到现在,就已经过了好几个节日和纪念日,
在商业化的社会里,每个节日都是一次商机,土节洋节概莫能外,商机的背后是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经济手段来表达和放大那一点少得可怜的“感情”。
有人说能用金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类似地,能用金钱表达的感情,未必是真感情。当然,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表达方法,问题是,节日过后,这份失去表达载体的感情去了哪里?一年 365天的感情,一天就“抒发”完了?
一周前的今天是母亲节,人们利用这个节日各自通过不同的方法表达对母亲的爱,远在国外的儿子把QQ状态改成了“祝妈妈母亲节快乐”,我也看到或听到许多当了母亲的人给自己母亲和婆 婆买件礼物,比如一双鞋,一件衣服,或者全家人一起出去搓一顿,去旅游一次。有意思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对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念叨:妈妈生你的时候是多么多么的不容易啊!呵呵, 她来了个角色互换,帮襁褓中的婴儿给她母亲庆祝起母亲节了。
要知道这样的教育是丝毫不起作用的,那孩子要是会说话,也许她反驳道:“我为什么要感谢你,你为什么要生我?生我之前跟我商量过吗?你只知道自己受了多大的苦,知道我是怎么过来 的吗”?
按照佛法的描述,孩子在娘胎里的感受如同坐牢一般,称为胎狱,母亲喝一杯热水,胎儿就如同进了火狱,喝一杯凉水,则如同进了寒冰地狱,婴儿出生时,如同经过夹山地狱,生下来之后 ,娇嫩的皮肤刚接触到空气,感觉如同浑身被针刺刀割一般,痛苦难耐,所以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是笑呵呵的,都是哇哇大哭。这些体验会在出生之后很快被忘却,所以人们对“生、 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这人生的八苦之中,最不能“体会”的恐怕就是这第一个“生时苦痛”,因为忘掉了。
人们常说母亲伟大,如果这种伟大仅仅体现在把孩子生下来,和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上,那这种伟大未免过于苍白了点,因为这样的事情,不只是人类会做。这么说也许损了点,但不可否认 这是实话。
母亲的伟大应该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而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身教,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把良好的品德传输给孩子,一句话,你得做出来给他们看。整天对孩子说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 你将来应该如何报答我,有用吗?没用!教育孩子孝顺你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做出孝敬父母和公婆的榜样来。
我们都希望孩子平安顺利,我们也常说好人一生平安,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方法不就能看得很清楚吗?让孩子做个好人,而要让孩子成为好人,自己就得做出好样子来。
同样,我们都希望孩子一生幸福,我们也听说过“吃亏是福”,那怎么才能让孩子一生幸福答案不是也很清楚吗?
太多太多的父母一边希望孩子听话、孝顺,转过身来就和自己的父母长辈发生口角,一边不希望孩子有攀比心理,一边从小就不惜代价,把那些自认为最好的东西买给小孩,生怕“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一边希望孩子幸福,一边生怕孩子吃一点点亏。至于带着小孩上酒桌,抱着孩子上麻将桌这样的事情早就不是新闻了,从小用这些氛围来“熏陶”自己的儿女,事后用再多的言 语唠叨,恐怕也很难能教育好孩子。
许多熟悉我们家的人,都会夸我的孩子怎么省心,怎么优秀,怎么听话,怎么能替家里省钱。是的,要说起来,这些年孩子确实没怎么让我们操心,一切都特别的顺利,大学四年在三所大学 的四个校区度过,当交换生出国留学也没花家里多少钱,最后还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机会。上次回国的时候,他告诉我大三他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这是最高一级的奖学金),是同学们选举决 定的,说话时脸上并没有高兴的表情,紧接着后面跟了一句:还有个同学比我强,这个奖学金应该给她,表情居然变得有些愤愤不平。孩子懂事了,留学期间,为了锻炼自己(当然也为减轻 家里的负担),竟然选择过一份做搬家工的短期工作,这个举动让我们在觉得心疼的同时,感觉到特别的骄傲和安慰。
儿子的这点成绩和进步是从哪儿来的?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母亲二十多年来做好人做来的,吃亏吃来的,他有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出于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和避 免炒作嫌疑的考虑,具体事例就不说了,只说一点:她是一个学佛的人。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对一个真正的学佛人来说,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阿弥陀佛就是高堂,我们就是远道的游子,我们要把心量扩大,把血缘关系构成的父子间的这份 亲情扩大到一切众生,所谓“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用对待父母的那份真情报佛恩,报老师的恩,报国家的恩,报一切众生的恩。
知恩才能感恩,感恩才会报恩,我们心已经麻木,我们感觉不到别人有什么恩情于我,我们觉得别人欠我很多,我们觉得社会对我不公——我付出的比我得到的多,我们甚至会觉得年迈多病 的父母是个累赘。要怎么才能生起知恩感恩的心呢?胡小林先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回到父母的身边,好好照顾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用心去体会他们对自己的那份无私的爱。
就用此文来纪念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并作为给儿子的生日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