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谬论春节应该取缔,恰逢全球华人正在欢度自己民族最盛大的节日之际,肯定是博得亿万眼球,无非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伎俩而已。
如果春节都取缔了,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也都无关紧要干脆一同取消好了,如此我们中国人没有了自己的节日,只能去过万圣、感恩、复活、圣诞等节日?就怕带上面具去凑人家派对也装得不像、遭人白眼。
从取消春节想到的
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与节气有关,这些都是先贤总结下来的文化精华。节气就是宇宙运行规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遵循了宇宙的自然规律,是古人先贤的世界观。这些文明精粹从数千年之前一直传承至今,一直被我们民族活用,并非是形而上的虚假造作。可惜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让后人越来越不熟悉文字的表述,以致大众越来越不容易理解其详实内容。中国的节日恰恰与这些传统的文化相关,通过保留这些节日的形式,进而坚持其内涵的持续传承,这对于中华文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余曾写博阐述中华文明具有完整理论框架的理论体系,那就是遵循宇宙自然规律,《道德经》是其一,还有《易经》《黄帝内经》,再就是王阳明的《心学》。易学有些“玄妙”不容易懂;《黄帝内经》重在顺从自然祛病养生,小医病、中医人、大医国;道德经与心学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的一对,可谓养性修身的绝高指导。
从取消春节想到的
这里想要介绍伏羲创造的阴阳八卦,实际也是总结太阳系地球的运动规律。伏羲立杆观影来对照分析二十四节气,得到了影子的轨迹,13的时候影子最长,那一天最为寒冷,那个点我们称之为太阴,阴气最盛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冬至;1的时候影子最短,那一天最为炎热,那个点我们称之为太阳,阳气最盛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夏至。
太阴和太阳的确定,把原本模糊的气候变化,划分为两个清晰的阶段。伏羲把太阳东升西落定为一天,而太阴太阳出现一个完整的循环,则需要365天。这365天之中,月圆的情形会出现12次,如果再将其详细划分,便出现了二十四节气。
从取消春节想到的
我们再用黑色的线表示阴气,红色的线表示阳气,线的长度依旧按照影子的长度来。我们能看到。从冬至(太阴)那天开始,阳气逐渐开始生发,天气开始变暖,红线逐渐开始增长,到夏至(太阳)变的最长。从夏至那天开始,阴气逐渐开始出现,天气变冷,黑线逐渐开始变长,到冬至变的最长。我们把运动轨迹链接起来。
从取消春节想到的
地处于北半球,即使再冷的天,黑夜再长,也会有白天。即使再热的天,白天再长,也有黑夜,所以在阴阳图中加上两个来点表示,这就是鱼眼。其实阴阳八卦的起始也是源自古人的宇宙观察。
从取消春节想到的
回到文章开始,余强调中华文明是基于族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是传承至今的瑰宝,需要探讨如何能世代保存和流传下去。至于博人眼球、乱语惊人的谬论,需要严厉驳斥,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