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反的是教会
无知先生:科学精神本质集中于怀疑创新?
西方社会文艺复兴之前咋没有科学?啥叫文艺复兴?就是西方社会的一次最彻底的复古,当时的西方人无限崇拜和向往古希腊时代,想回到古希腊时代的社会!你可以看到当时的绘画、雕塑、文学全部都是古希腊的东西。你看西方社会到现在为止仍然无限推崇古希腊。古希腊三贤多么多么伟大!这是创新还是复古?
吴青萍:你不同意怀疑创新为科学的本质精神?那么,你认为科学精神怎么概括好?难不成是与之相对相反的崇圣(好古)守旧吧。
你举文芝复兴例子来反证怀疑创新为科学精神之思考逻辑只是一种流入表浅的思想结论。不错,文艺复兴旨在回归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本人文人道思想,确也促成了新的人文和科学发展。但将此就随意得出文艺复兴为简单的复古守旧,甚至将其归结为科学的本质精神则是大谬大误。
从实质上(本质系统整体视角)观察,首先必须看到贯穿西方全部文化从过去到现在至未来,从信仰到哲学至科学以及延至各行学问的一根红线或主线就是神祇或神学的主导引导,这是中西文化的根本性根源性差异。
然而,中西虽然文化根本不同,但基本的人性却并无根本(建基于人类共同物性基因)上的不同。所以,西方神衹神学长期性(从犹太教诞生分蘖基督教算起也有二千多年)高高在上地统治社会必然也会产生"公权″肆行中所固有的堕落性腐败性即我们常说的官僚主义恶性,它突出集中表现于神祇神学的公开身份一一教会之作为上。
因此,文艺复兴针对的压制之恶说到底并非其宗教本身,而是宗教公权所赋予行权的教会(组织)。其中暗含的逻辑即是只要搞定教会的腐败堕落官僚主义之恶,宗教神祇神学还是其不变的美好精神家园,还得依仗它来引导前进方向。
这从文艺复兴所高扬的人文精神一一请注意人文精神主要指人本人道人文的伦理性,而并非科学精神所内涵的怀疑求真创新的理论性。总的来讲,如果敝人上述分析尚有合理存在性的话,就好判定你所持观点的混沌不清了吧。
科斯忠告的经济学局限
细读科斯对中国忠告的话语,总觉得这位经济学家的视野太专太窄,很像我们过来40年的改革理念,几乎都是限制在这些主流经济学知识里(被西方经济学家或者专修西方经济学的中国专家学者所蛊惑)的思想对策,由于西方理论不能与中国实际实现有机的结合,于是便必然会缺乏整体上的把握措施,终于造成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重越积越深的情况。
比如私有化、自由化、多元化的问题,都是一定精神信仰之下才能促成社会向好运转的模式,而当一个从来就缺乏信仰,从来就成王败寇,从来就法不责众,从来就权无约束而以权谋私为众所趋之的族群,这样的三化必然会带发更多问题出来的。私有公有如此经济浅表层面的东东并不能自动促使国家社会进步,也可能缺乏契约诚信而诈骗成风;自由化不会自动促成正面性思想的活跃,也可能导致愚昧错谬丛生而混乱不堪;多元化并不必然造成秩序下的丰富满足,反而可能影响大局的团结稳定。
怎样才能弥补科斯忠告或者中国改革过来狭隘的经济学视野呢,根本是要真正了解一定精神信仰在国家民族的长期发展中所担负的塑造民族促进人性的作用,真正知道民主法治的一般性道理,真正结合中国人现有的思想状况创造崭新的民主政治机制来督促(曾经的)先进信仰之扎根普及,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是推进上述经济三化的时机,才能获得良好的收效。
大学为何会培养老奸巨猾的人
一切都是没有崇高精神信仰惹的祸。不少人经常说到西方的好,美国的好,自由的好,独立的好,竞争的好,个人主义的好,等等,其实,他们的那些好追究到底都是建立在其精神信仰主流观念文化之上的好,是其信仰中内涵的一些超越性思想观念长期濡染引导的结果(如基督教的原罪意识、赎罪意识、奉献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等就都是促成人们改恶从善的基本性思想观念)。我们从来就没有这样的精神信仰,我们是建基于世俗功利上非超越性思想的观念文化,如此意识基础,却要事事模仿照搬西方、美国、自由、独立、竞争、个人主义……这种表面上的东西,于是乎,就结出了那么广的方方面面的坏,那么多大学“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多官场的大贪巨腐,那么害人的社会坑蒙拐骗赖黄赌毒黑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