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的联想
2019-11-07
网友付坤作了一篇《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其实是一个字谜 》的文章,发表在2019年11月4日的《草根网》,笔者看了,有些感想,于是敷成此文。
付坤网友认为,《后羿射日》的故事,来源于古代的解字,这个字,就是“草”字。
他认为:
“草”字的结构,是上面一个“艹”字头,下面一个“早”字。“早”字又是“日”和“十”的组合。而后羿之“羿”字的后半部分,正是一个“艹”字头的结构。
付坤网友认为,以前的箭,都带羽毛,后羿把箭射出去,就是将羽毛射出去了,正好剩下后半部分的“艹”。
所以,很简单,《后羿射日》,就是对汉字的拆分讲解。
可能是古代某个教育小孩的,为此想了一个字谜,于是就当故事流传下来了。
笔者,佩服付坤网友的想象能力,但是,对付坤网友相关的历史知识,却不敢恭维。
《后羿射日》的故事,是发生在尧舜时代。
而“草”字的流传演变,在甲骨文和金文之中,都是不存在中间的那个“日”字的,只是到后来的篆书之中,才出现了那个“日”字。
所以,《后羿射日》的故事,与带“日”的“草”字出现,前后的时代,相隔很远。
怎么可能,对“草”字的拆分讲解,会联系到很久之前的后羿之“羿”,又进而产生《后羿射日》的故事呢?
不过,正是付坤网友的这篇文章,倒使笔者对《后羿射日》的这个故事,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笔者认为,《后羿射日》的这个故事,可能跟《历法》制度的改革有关。
后羿之“后”,也可以为“司”,“司”与“后”本同源。
“后”,是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
“司”,是生产为王的父系时代,某一行业的主管。
“后羿”,可能就是某个行业主管之名字,与他的职务的合称。
他的名字是“羿”,而其职务,就是“后”。
那么,这个名字为“羿”的“后”,主管什么呢?
可能就是主管《历法》。
《后羿射日》,可能就是说,这个人批评当时《天干地支》的《历法》制度,而提倡取消《天干》,专用《地支》。
《五行大义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
从这个记载来看,《天干地支》,是黄帝时代的历法主管大桡所创建的。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以祭天为主,农事为辅,所以,对《天干》计时使用的多,对《地支》计时使用的少。
但是,实际的生活中,祭天,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倒是农事,对社会的影响很大。
所以,以《天干》为主计时,其实是本末倒置,反倒不利于人们以农事为主的生产活动。
于是,到了尧舜时代,主管《历法》的后羿,就提出改革,要以农事为主,祭天为辅。
也就是要以《地支》计时为主,否定《天干》在《历法》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天干》为日,《天干》中的十个次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就为十日。
所以,后羿否定《天干》在《历法》中的主导地位,就是“射日”。
要知道,《天干地支》,是与神灵相联系的。
每一个天干,都是一个神灵在执掌;每一个地支,也是一个神灵在执掌。
否定十天干,就是否定与之相关的十个神灵,这是需要极大的魄力与勇气的。
这件事情,当然是《历法》改革中的一件大事。
而这个《历法》改革中的大事,后来被民间不了解其真相的人们流传,就有人,把《历法》中的十日,当成了天上的十个太阳了。
于是,一个原本实实在在的《历法》改革事件,就演变成了一个神话故事。
|
草根简介
|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永华村人,高中文凭,农民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致力于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思考研究。关注中国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