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二分,是不是也失了中道?
2019-05-01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二分,是否也解构了中道?
根据之前所阐释的站位论观点,一种二分法概念平台的建立,其实便已经意味着要么如此、要么如彼的选择关系式出现了。尽管,我们不是不可以在截然二分的基础关系式前提下,再做进一步地超越与提升,再去重构二分的至极而返、与对立统一,但,如此一来的时间代价与艰难程度,往往会像激烈交火过且都付出了惨痛代价的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来谈和平统一跟一心一意般,不仅极其地不容易,而且估计早已没有原先二分之前的自然与纯粹了。
中国人之大智,恰恰在于崇尚和体悟到了这种不事人工之分之争自然力的堪为大用,恰恰在于看清楚了不偏不倚、中道大合是通往终极性多元统合或一切大不同之大同的执一行远之大道。
具体到从西方传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说上,既已划分出了有明确边际边界的两种文明、两大板块,那么,一切不属于非此即彼范围内的两者混合呀、相互纠缠呀、中间地带的存在基础呀、中道兼合的可能性呀等等,便都没了立足与存在的时空位置了。如此一来,还能有中国人最关心和擅长的中道吗?解构了中、掏空了中、铲除了中,何以还能开出兼合两域、乃至对立两极的中道来呢?!
所以,完全可以肯定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说,的确是排斥与解构中华最为看重的大合中道的,必然会成为我们所始终致力于的多元归统与天下大同的概念建构与观念形态之极大阻力。虽说,在我们国家,多数时候总是会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统一。但,当我们把一种截然二分的两极概念作为自身认识与实践的基础关系式后,就好比是要在一个向东与一个向西的河流间去寻去统一的同向般无比困难。若是要追求最终的统一与道同,更事半功倍与大道永续的办法只能是,寻求出于二者中间和足以达成两极兼合的合之中道。
我们说,这样一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分论,它们并非不可以作为非主流与非主导性的概念模型仍然继续沿用下去,它们甚至在很长的一个过渡期与现实语境下还有存留为用的应有价值,但,中华之道复兴日,尤其是当今后中国开启以文明大道引领未来人类新文明的全新模式后,关于文明的整个话语模型,便必须从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二分法基础关系式、彻底全面地转到一种中华理路的中道兼合、执一而总的全新关系式上来。
至于未来的中国,应该以什么样的全新文明话语及基础关系式来支撑起自身的文明复兴、文明大道引领?这,乃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尤其在尚处酝酿启动之初期阶段的今日,我们只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方案,甚至进行尽可能客观的推测、预测,却终究还是无法对未来国家与公众社会的最终一致选择,给出明白无误的答案来。
依我看,由于中华,根本所长于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各集群者,就是文明的大道理路与中道大合探索成就;而当今未来世界最需要的,也正是多元分行、大有不同文明间的归合为统。循着中华文明之道的一贯根本理路、长期历史实践以及中道兼合的基本思想原则,执社会文明一牛耳,进而全面统合物质与精神的、内部与外部的、上位整体与下位个体的、西方国家与东方世界的等等各层各域多分多元,乃是最有可能重铸再造根深叶茂之新文明大道的。
下面,我们便就中道兼合、大合中华的社会文明相较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理路和实践优势,简单地加以提示解和阐释:
第一,在道的自然必然演进问题上,人为地依靠某些哲学理念,便截然二分两层、两域或设置二分极分关系模型,这,不是能够直接、递进通向大合与统合的正道。只有中道,方能不偏、兼合、聚多、行远,不断成就多元一统、越走越宽阔的大道。二分的自然结果,必然会走向两极。要在两极化的二分关系模型基础上,寻求统一与统合,即便对有着深厚否定与颠覆传统的西方来说,也是不那么容易便能做到的------因为,这一回,他们将要面对的,不再是自身理路与自我统系内的某一个了;他们将要全面否定与全盘颠覆的,将是他们自己的整个文明、他们的全部了。除非不追求整合与统一,只要箱根本地实现自身及人类的整合统一,西方别无选择,它们首先得起来,自己“革”那成就了自己的二分思维的“命”!
第二,社会以及主要立足于多元大社会的社会文明,在人类集群性生存形态里(包括氏族部落式的、国家式的、文明体式的等),原本便是一种自然而然且丰茂壮大的存在。若不是因畸形化发育的专制权力集团与个体原子化生存体制的强行戕害跟一味肢解,它本来就应该自我生息着、并自然构成为一种多元共生、有分有合的文明化共同体。或者说,大社会,本来就是繁育和滋生文明的地方。大社会本身,从其基本的多元洽合结构与深入骨髓的质性上看,远比野蛮的权力政治(尤其是专制)更加属于文明世界,也远比只顾追求国内形式民主、却不断向着国际世界输出野蛮戕害的所谓民主政治,更加地一贯文明、全面文明,更能抱定文明的大道和促成内外兼修的实质性文明。
第三,社会的多元繁茂与自洽一体,不仅造就着一种大分多分的特异、个性、缤纷、活力,也不只是成就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一体;她更重要地,是为最易偏行的多分与统合两种大道,设置了一个广阔包容的中心场,规定了一种平衡和谐与趋向文明的基础关系式。这种平衡和谐的关系与气质,总体上可以被我们视为便是文明的关系、文明的方式、文明的气质、文明的基本来源与依托。可以说,对多分与统合、个体与总体、特性与共性、偏极与大同等最根本的两极关系来说,处理得最中正公允与平衡和谐的,唯有这既自然而然有进取作为的大社会,除此之外,还没有任何地自然形态与人为建构是可以超越她而堪称完美的。她,本就是自然与人为的携手缔造,就是天道与人道的最自然生养。也正因为如此,处于中位和繁茂发育的大社会,总能在文明的进程与文明体的更新升级中,扮演归正一切之中流砥柱的终极角色,并始终规导着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四,大社会,最好地践行与阐释了道之生生的根本,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天下生民的生存与生息。可以说,地球人的根本是生长,人间大道乃生生。大社会,既能给各行各业、各层各级、各地各域、各种各样的人们以自在自治生存、生息、生养、生长的土壤与空间,又能以一种紧密依存和高度聚合的社会化共同体方式,为所有的生存生长提供抵御一切强大恶劣自然力与人间邪恶摧毁力的保护。这使得她在任何悲惨的时期内与任何恶劣的环境下,即便不能令文明得以进步与发展,也不至于令文明的火种熄灭、文明的根脉中断。
第五、今后,靠着基础设施与科技促进的互联互通,靠着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接棒的引领促进,中华多元洽合的大社会,必然会以自己的大道模式与影响力促成一种
更大范围国际性多元大社会的形成。这将是我们人类未来走向新文明的稳固基础与扎实推进,这也将是中国引领世界的一项筑路大道工程。今天,我们更多地还只是在关注与重视着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的国际性“通合”,明天,当中华文明体以文明大道引领人类开创未来的新文明时,民与民、心与心、尤其是一种多元繁茂自然洽合强大社会与离散贫乏弱社会间的相通乃至推升,便会如水往低处流一般,是在所难免的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大社会,不仅是社会主义战争资本主义的一大法宝,更是中华文明以社会文明主体建构“碾压”西方建立在个体化与偏极化基础上的现代文明、乃至进而引领人类新文明的核心竞争优势。
为了更好地回归中华文明的文明大道,为了早一天实现对人类新文明的引领,我们必须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分关系框架中走出来,沿着中华大道中合的理路去寻找新文明的新方向。
|
草根简介
|
|
大道不明,故满目沟壑。独立寻道者,高远思考人。63年生人。中共党员。14年学海泛舟,19载军旅生涯,选择自主择业后经过商,办过刊。自2006年起,一直致力于思考、发掘与阐释《中华之道》。不以一人所悟所识为满足,欲见八方共明共循终成大道。作诗云:中华从来有一套,百年遮蔽甚寂寥。待到重构见天日,万众齐聚奔如潮!愿与真正为中华文明、人类未来新文明而思考奋斗的思想者们,齐心协力,共图大业。本人邮箱:wyl-125@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