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精神和工匠精神
2019-01-30
——略谈企业的科学技术精神
现在经常看到讨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无疑是很对的,但是在具体团队,特别是企业应用中,还是要结合自己情况具体分析。
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匠”,所谓精益求精、匠心独运。这在农业社会时代表现得比较普遍突出。比如手工艺品的制作等等。现在很多出土的工艺品出土物,什么盘子、碗之类,泥人张传奇类,还有书法类,雕刻类,乃至传说中的干将,莫邪之类的,基本如此。
一个人的手艺水平高低,就决定做出来的东西的品质高低。
但是在社会化的工业化大生产兴起后,虽然某些工艺还是受人的工艺水平一定的制约,但是更多时候已经是机器的技术水平制约了。因为,在人与生产对象之间的工具(机器)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并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工具(机器)在产品对象的结果上,越来越占有更高的比例。无论是品质,还是数量的效率。而实现这样的结果,除了有工匠精神的积累,一个重要因素,是科学理论,特别是科学理论的应用的积累的结果,也即是科学应用之理性思维,科学理性精神的结果。具体到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以及项目解决方案、实施等,主要就是工程师精神的体现。
如此来说,对于当今很多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公司企业,特别是解决方案以及实施类的科技公司,更应提倡工程师精神。
当然,提倡工程师精神,并不是否定工匠精神。二者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说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侧重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和修炼工程师精神呢?
首先,要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
这个不用说。经过大学的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要注意,不是狭义的学校学习的书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比如,机械,暖通,电器,控制等,而是要结合行业需求,特别是实践的行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理论。
这是很多技术人员最容易模糊的。
其实,离开了行业领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其次,一定要有系统思维。
这个十分重要。工程师是面对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实施,而不仅仅是一点一线。没有系统思维的工程师,往往会陷入一元化的点线思维。不是非黑即白,就是马蹄子哲学。最终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果一个工程师没有系统思维,并且感性情感很强,再加上个人英雄主义作怪,很少有不走极端的。看似有些能力,其实,对团队的消极因素极大。
第三,要有团队协作精神。
没有系统思维,再加上个体英雄主义,以及过于自我感性,唯我独尊,那么,是很难和他人和团队协作的。
第四,要警惕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同样是缺乏系统思维的表现,缺乏基本的辩证思维的表现。如此,不是去抓主要矛盾,不是综合系统考虑目标,时间、进度、性价比等综合因素去实现最终目标,而是技术至上的思想(其实,就是工匠精神的错误认识),兴趣至上的思想,结果不是无所适从,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此外,不是收获的心理,而是不断地懊恼和抱怨的心理。应当是积极面对和解决的心理,即工程师精神才是。
总之,团队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还是要多提倡工程师精神。对于有些技能性的岗位,则要提倡一定的工匠精神。比如,售后,维修,调试等等。
这样,工程师精神、工匠精神,再加上一定的创新精神,这才是企业真正的技术核心,才是真正的科学技术精神。
南无阿弥陀佛
|
草根简介
|
|
陈建霖,男,1966年生,从事企业经营。2007年接触佛法,愿同有缘人共同分享。自利利他!南无阿弥陀佛。 陈建霖微信公众号:foshi6610 第九项修炼微信公众号:djxxx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