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希克斯搞了个IS-LM模型,这个模型他晚年虽然否定,但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上还在误导本科、硕士、博士。
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I=S代表投资等于储蓄。在什么情况下I=S呢?在收入(产出)和利率均衡时,储蓄=投资。L代表货币需求,M代表货币供给,什么时候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呢?还是收入和利率均衡时相等。
希克斯怎么偷换概念?他用Y(产出)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性偷换概念。在储蓄=投资时,产出代表使用价值,在货币供给=货币需求时,产出代表价值。用产出具有价值、使用价值两重属性偷换概念是IS-LM模型成立的基础。
先看储蓄为什么等于投资。1,000斤稻谷,消费800斤,储蓄200斤,这200斤如果做种子,储蓄=投资。在这个简单例子里,200斤稻谷做种子属于投资,储蓄200斤稻谷=投资(做种子)200斤稻谷。
从价值角度看,储蓄=借贷,投资=借贷转移。市面上有1,000元钱,就算消费支出800元,市面上仍然是1,000元钱,钱没有多一分也没有少一分。投资支出也是如此,投资1,000元,市面上的钱还是1,000元,不会多,也不会少。从价值角度看,储蓄和投资根本不影响市面上的钱,原来是多少,投资后还是多少。
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经济学家用供给和需求分析货币呢?因为货币供给是0成本,要多少有多少。供应大米、小麦受限制,供应货币即没有限制、也没有成本。就是因为货币没有成本、限制这个特点,全世界的统治阶级拼命制造合法假币,剥削广大人民。
希克斯用IS-LM模型统一价值论和货币论,这当然是偷换概念的结果。价值论和货币论是天然统一的,只是经济学家除马克思这支外,不知道什么是价值,才人为分裂价值论和货币论。
希克斯统一的是什么?是使用价值论和货币论,不是价值论和货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