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强度第一定律
2018-12-25
价值观是事物的“价值率”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值,情感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值,虽然,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的情感强度,但在一般情况下,情感的强度并不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正比,而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为了探索这种特殊的函数关系,首先了解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及强度定律。
一、一般刺激感受的强度定律
外界某种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可以引起人的相应感受器官的反映,而每一种感受器官只对一种或两种形式的能量特别敏感,如眼睛对于光能,耳朵对于声能,皮肤对于热能和机械能,舌头对于化学能等。心理学指出,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服从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刺激强度的增加量与刺激强度之比值为一常数,即:
△I/I=Km (4-21)
这个定律最初是从人的眼睛对光波的感受性研究中得出来的,以后又发现人的其它器官的刺激感受性也遵循这个定律,最后发现整个生物界的刺激感受性都遵循这个定律,因此韦伯定律实际上是一条基本的生物规律。如果把这个定律进行数学变换,可得:
费希纳定律: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即:
μ=KmlogI+C (4-22)
其中,Km,C为常数,μ为感觉强度,I为刺激强度。
选取一定的刺激强度单位,就可以使费希纳定律变换为:
μ=Kmlog(1+I) (4-23)
二、一般刺激感受强度定律的生物学意义
由上式可以看出,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当I→0时,μ≈Km×I,即当刺激强度很小时(刺激强度靠近中心区域时),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近似地成正比。这样,生物可以在最重要的刺激强度中心区域较为敏感地、准确地感知外界刺激的强度变化,以尽可能获取准确而详细的信息。
2、当I→∞时,μ≈KmlogI,即当刺激强度很大时(刺激强度远离中心区域时),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这样,生物可以在不太重要的刺激强度区域也能对外界刺激的强度变化有所感受,只是感受的灵敏度较低,从而可以粗略而大范围地获取信息。
生物的感受强度之所以并不与刺激强度成正比关系(或线性关系),主要是因为如下的生物学意义:如果感受强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那么,当刺激强度很大时,生物所产生的感受强度也会很大,生物将会产生很强烈的生理反应,并付出很大的生理代价和能量损耗,还会很容易超出生物的生理极限,导致某些生理感受器官的伤害,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感受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生物就能够以较小的感受强度来反应和识别较大的刺激强度,同时,在刺激强度的中心区域,感受强度与刺激强度仍然能够保持近似的线性关系,从而较为准确地反映刺激强度的变化。
三、情感强度第一定律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反映,其发生过程实际上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它与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生理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刺激信号不是事物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而是事物的价值特性。在事物的所价值特性中,“价值率”与“价值率高差”是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它在根本上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人类主体对于它的根本态度。
根据“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和“价值率高差选择法则”可知:当某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主体就会扩大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相反,当某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主体就会缩小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因此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是构成情感的基本要素。
显然,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往往是一种抽象化的、复合型的关系信号,它既可以是复合的色彩、形状、体积、重量、声音、图象等物理化学信号,也可以是语言与文字所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这些复合型信号代表着事物的价值特性,而不是代表着事物的某种物理化学特性。当事物的价值特性作用于或即将作用于人时,人脑将以一定的情感强度来感受它。
既然情感的产生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那么情感强度与相对价值强度(即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关系同样应该遵循“费希纳定律”,由此可得:
情感强度第一定律(即情感强度对数正比定律):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即:
μ=Kmlog(1+ΔΨ) (4-24)
其中,Km为情感强度系数,ΔΨ为价值率高差,μ为情感强度。
四、情感强度第一定律的心理学意义
人的情感要想正确地认识和反映事物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即价值率高差),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能够最为精确地反映价值率高差的变化情况,为此,必须使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线性关系;二是能够在要最大变化范围内反映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变化情况,为此,必须使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对数关系。
根据“情感强度第一定律”,不难发现:当情感强度很小时,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近似地成正比;当情感强度很大时,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当价值率高差为0时,情感强度亦为0;当价值率高差趋近于1时,情感强度趋近于负无穷大。
人的情感强度之所以并不与价值率高差成正比关系(或线性关系),主要是因为如下的心理学意义:如果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成正比,那么,当价值率高差很大时,人所产生的情感强度也会很大,人将会产生很强烈的心理反映,并付出很大的心理代价和价值损耗,还会很容易超出人的生理极限和心理极限,导致某些大脑心理器官的伤害,不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人就能够以较小的情感强度来反应和识别较大变化范围的价值率高差的刺激信号。同时,在情感强度的中心区域,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仍然能够保持近似的线性关系,从而较为准确地反映价值率高差的变化情况。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解决价值特性识别的准确性与价值特性识别的范围性之间的矛盾。
|
草根简介
|
|
仇德辉,男,1962年生,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动力机械专业(大学本科),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火箭发动机专业(硕士研究生)。近3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研究,尤其在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情感理论的数学化、人工情感的数学建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专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再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再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QQ:848309528,邮箱:choudh@163.com 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