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银行业的年报出来以后,总是引起轰动与骚动,引起轰动的是中国商业银行的高利润,引起骚动的是银行的高福利和银行行长动辄上千万的年薪。
随着今年工商银行年报出炉,轰动骚动今又来。
事实上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暴利讨论的高潮出现在2012年,2012年的两会期间,关于商业银行暴利的讨论已经成为了两会代表们的热门话题。下面是过去几年的有关中国商业银行高利润的报道:
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2011-12-01日的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直言,“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
在2012年10月6日,时任长沙市市长的张剑锋博士面对记者说道,中国的银行存贷比全世界最高,存款利率是3,贷款利率是6,所以中国的银行全世界效益最好。老百姓存款并没有得益,而银行实际上是得益的,这是以加重地方财政负担为代价的。全国人民都在给银行打工。”
第七届南京大学EMBA年度峰会暨2013江苏金麒麟论坛12月21日在南京召开,与会的国内国际经济专家学者围绕“改革、创新、梦想”的主题纵论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蓝图。
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在论坛上痛批银行暴利。他表示,现在中国没有真正的银行家,银行家都成了收费家。因为银行已变成了高速公路,把存款和贷款两头堵上,钱只要从银行一经过,银行就坐地收费。所以这几年办银行的越来越多,稳赚不赔啊。他开玩笑说,按照这种模式,即使让银行的行长们回家睡觉,把一只小狗放在行长的座椅上坐着,银行照样赚钱。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世界最赚钱的10家公司里,中国商业银行居然占了4家,美国的苹果排名第二,中国的工商银行排名第四。众所周知苹果手机的毛利润大约在64%,所以利润奇高。那么中国的商业银行是怎么赚钱的呢?他们的赚钱法宝是货币创造。什么是货币创造呢?请看下面的说明……
假设我们某先生在商业银行存了10万元钱,商业银行把这10万元贷给了一位想买一辆汽车搞营运的车一先生,车一先生到汽车销售处买了一辆汽车开始了他的致富计划。车一先生买车以后,他买车的10万元钱当天就被汽车销售处以存款的形式存回了银行,于是银行的账面上又增加了10万元存款。银行再将这10万元存款贷给了车二先生,这样一直如法炮制下去,到车十先生完成贷款时,银行已经创造了100万元,这就是“货币创造”。 到此时为止,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存款是某先生的10万元加汽车销售处存款100万元,总共110万元。贷款是100万元。余额还是与某先生刚刚存款时一样。这就是货币创造。
商业银行通过某先生的存款获得了多少收益呢?决定商业银行收益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利率政策,下面是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存贷款利率截图:


我们假设某先生存款是一年期,那么一年的利息收入是1750元,商业银行收入是多少呢?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到一至五年的贷款利率是5,那么商业银行贷出的100万元一年的利息收入是5万元,5万元减去应该付给某先生的1750元存款利息,再减去100万元的活期存款利息3500元以后就是商业银行的利润啦,50000-1750-3500=44750,某先生存入商业银行的10万元存款一年给商业银行带来44750元的利润。而某先生仅仅获得区区1750元,是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二十五分之一,在这一桩生意中,某先生投入的真金白银而收入只有商业银行的二十五分之一,而商业银行付出了什么呢?纸和笔另加打印机而已,而收入是某先生的二十五倍,商业银行就是这么赚钱的!商业银行行长的千万年薪就是这么来的!
从理论上说,商业银行可以无止境的创造下去。但是有一个制约因素,那就是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而准备的款项。那么存款准备金按照什么比例留取呢,这就是所谓存款准备金率,人们应该经常从电视里听到这个词。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固定的,一般在10%左右。假如存款准备金率是10%的话呢,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并不是将某先生的10万元全部贷出的,而是贷出9万元,当这9万元存回来再贷出的时候只能够贷出8.1万元,以此类推,最终还是创造出100万元来。
经济学家们把商业银行利用客户存款创造货币的能力称作货币创造乘数。关于货币创造乘数,银行货币学的教科书上这样定义:货币创造乘数的具体公式为:ΔM=ΔD/rd。式中ΔD为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的存款,rd为法定准备金率。
将某先生的10万元存款代入这个公式,结果就是:ΔM(货币创造乘数)=ΔD(某先生的10万元存款)/rd(10%)=100万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存款准备金率最高时是2011年6月20日的21.5%,最低时是1999年11月21日的6%。存款准备金率为21.5%时,银行利用客户的10万元存款可以创造货币46.5万元。而存款准备金率为6%时,银行利用客户的10万元存款可以创造货币166.6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