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析秦晖文化与制度命题
秦晖的文化和制度概念并不清晰,所以他每每说到文化和制度的问题总在含混其词,不得要领,推论不周。比如他曾经讲过“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虽然文章拖拉,篇幅很长,但终究没有说清楚文化究竟是什么。对制度的议论他倒是有个明确观点,以为只要(有)搞民主制度才是好的。问题是民主(制度)究竟与文化(观念)是如何关联的,制度究竟是如何在既定的文化氛围中发挥怎样作用的,怎样的制度才能适宜于怎样的文化,为什么许多搞民主的地方治理却搞得并不好,等等深层次主动性创造性的思考似乎一概没有,说穿了还只是一个肤浅民主万能论的拥趸者罢了。此篇文章(《欧洲穆斯林政策两大弊端——“文化”与“制度”优劣的错乱》)进步处在于篇幅终于减少了,但在论及西方近困的移民即精神信仰(思想文化!)冲突命题时同样还是概念不清。秦晖总在将两大宗教的思想信仰冲突往其念念不忘的制度上靠,离异了思想不同肇致世界矛盾的根本视角,如此说来说去难怪叫人难明究里越读越想越糊涂了。总起来看,这既是中国(当今)学者混沌思维的悲哀,也是中国(历来)文化混沌思维的悲哀呀。
鸦片战争之败何止鸦片毒害
鸦片毒害之外是落后性的观念文化在造孽。假设没有鸦片,清王朝就能抵挡西方吗?比如上世纪30年代,东北为什么那么快就被日本人侵略占领,堂堂几十万中国军队无所抵抗,便被区区数千日本军人所降服,那可主要不是鸦片之殇咯。近代以前,军事拼的是冷兵器,人的体魄占重,近代以来拼的是热兵器,就靠先进的战略战术、靠国力、靠整体能力了,落后的观念文化如何担此重任哟!?
决定大师高低的是思想
楚梦的《中西大师竟然如此不同》值得一读。决定大师高低的是思想。决定思想优劣的是文化。决定文化进退的是信仰。思想不仅存在正确错误之分,还存在先进落后之分。文化(观念文化)不等于信仰。世俗功利文化实际上就缺乏信仰,它纠缠的(价值取向)必然陷落在平凡俗世的个人功名利禄确误得失上面。从思想性来看,世俗文化缺乏的便是信仰文化的超越性(超越器物层面的功名利禄)思想。所以说,信仰的本质在于拥有、坚守并践行那种超越性的思想。当这种超越性思想先进时,她便必然会不断培育出世界瞩目的大师了。
回顾历史仅有真实还不够
这篇回顾协和医院首任院长李宗恩的经历写得真实。复杂的是不能简单的由此便对中国近几十年作出好坏评价;更复杂的是如何评价中美的差异、好坏及其文化渊源,以期找到中国改革前进的切实路径。痛定思痛,全面整体系统的思考中国问题,要看到中国的落后是方方面面的,根子是思想文化上的,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表现出来。过去百年,虽经一些人艰难卓绝地努力使之有了一些改进突破(很重要),但问题(根源)依然存在,遇到适合的时机便会像魔盒一样放出来害人,甚至导致社会的倒退……我们的责任似乎不在于全盘否定过往,而在于激浊扬清,扬长避短。
支持“异类”曹德旺
自私自利蝇营狗苟言不及义说惯了,听惯了,来了一个有些崇高精神说真话说强话的,便将其视为异类百般不解了。这便是中国人难予逾越的坎啦。支持曹德旺!问题是曹德旺的崇高精神来自何处,她便是我们民族自救的思想之源了。
由洞庭湖大桥超级工程想到的
超级工程!中央电视台9频道《超级工程》节目不久前播放过洞庭湖大桥工程。我在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超级工程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想象了。比如洞庭湖大桥长达1400多米主桥梁的搭建,这在以前有什么办法吗(我数年前也到了洞庭湖大桥工地现场观看,当时还没有搞桥梁,我就一直在琢磨,这么宽的水面如何建桥梁啊,但无法想到答案)?过去都是先修好桥墩,再在桥墩之间修桥梁,但那是很短的距离呀,这里1400米长近三里路的桥梁如何修得上去?现在好,靠的是桥墩之间的悬拉索,一节一节的钢结构件在空中衔接建好(挂在悬拉索上),最后全部桥梁成型后便刚好被悬拉索架到了桥墩上(其重量、拉力、长度,还有水文环境等多因素的计算要求多精密准确……)。这从思想社会学角度看,似乎可以这样推而言之:人类的进步从根本上讲,恰好就是在人类所独特拥有的超强大脑之无限想象力发挥基础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