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之不足既
2016-08-29
——《道德经》辨解之四十二
经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经义提要:
本章继续阐述“大道氾兮”的经义,最后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用之不足既”。道之“用”实为“德”,大道之用,用之不尽,这是总论,从第三十八章开始,则是具体论述大道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运用,是谓“德篇”。需要指出,凡是“用”都用在有限的相对世界,也就是说,无限大道的“用”亦必然表现为有限相对。既有善用,就有恶用;既有美用,就有丑用。总之,既有阳用,就有阴用。因此,在“用”大道的时候,不可遗失大道,而是要紧紧抓住大道不放,如此,天下才能归往而不会溃散,正所谓“执大象,天下往”。
文字注释:
【安】平安。
【乐】乐意,甘愿。
【饵】从食,耳声。本义糕饼,泛指食物。《说文》:“饵,粉饼也。”
【既】尽,完。
章句辨析:
“执大象,天下往。”经文中“大象”指大道。大道是造化、养育万物的本源,是无限的大能,抓住大道,保有大道,天下万物、万民必然向着大道归往,如此,社会必然统一在大道的法则之下,也就是处于无分辨,无差别的状态,没有阶级,没有贫富,没有善恶,没有美丑,……,是真正的平安太和之世。
“往而不害,安平太。”不同于被迫向着强权归往,主动向着大道的归往,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不会带来任何的害处,如此社会必然平安太和。
“乐与饵,过客止。”这样的太平社会,人人都乐于奉献,就是遇到过客都愿意将他们挽留下来,招待他们食物。有的注家将“乐与饵”解释为音乐与美食,将“过客止”解释为过客都为这音乐与美食停下脚步,这不符合老子本意。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大道至简,不可分辨,因此,用语言说出来,就像恬淡无味的食物;去观察祂却又看不见;去聆听他却又听不着,然而,祂的功德与作用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永远不会枯竭。
经文意译:
抓住大道,保有大道,天下万物、万民必然向着大道归往,如此,社会必然统一在大道的法则之下,也就是处于无分辨,无差别的状态。主动向着大道的归往,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不会带来任何的害处,如此社会必然平安太和。这样的太平社会,人人都乐于奉献,就是遇到过客都愿意将他们挽留下来,招待他们食物。大道至简,不可分辨,因此,用语言说出来,就像恬淡无味的食物;去观察祂却又看不见;去聆听他却又听不着。然而,祂的功德与作用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永远不会枯竭。
感动联想:
大道的功用,都是表现在相对有限世界的,因此,功用亦是相对有限的。所谓相对,就是有正面的功用,就会有相对反面的功用,或者说有阳用,就会有阴用。比如,有太阳就会有寒空相对,有善就会有恶相对,有美就会有丑相对,……,这些相对的功用,都是两极对立的,都是偏离太极中和的能力。这种极化能量使生命表现出一定的活力,但是,这种对立的极化能量不能持久,很快就会处于平衡,回归太极中和状态。
按照热力学原理,若是没有外部低熵能量的补充,生命系统将停止运动,被称为系统崩溃,也就是死亡。事实上,宇宙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长时间存在,表明在宇宙之“外”有一个能量源源不断补充着宇宙系统,而且这个能量是低熵的。那么。这个能量是什么?暗物质暗能量的发现,证明宇宙是个复杂巨系统的假设是正确的。
现代科学的发现,也反过来可以证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是正确的,其中,“道生一,一生二”的那个“一”始终存在,不会生“二”之后就没了,即不是“一分为二”。换句话说我们所处的相对有限世界,不是“二”的存在,而是“一”加“二”的存在,即“三”(太极阴阳)的存在。因此,将世界看成阴阳对立的存在是完全错误的。
下篇辨解:《柔弱胜刚强》
|
草根简介
|
|
王学泰 字子铭 男 1963年生于江西龙南 祖籍山西太原 高级经济师 工商管理硕士 中共党员。2013-至今离职学习研修道教和中医,兼修基督教与儒教。联系邮箱:bjwang6510@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