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投资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的宋营样板
2019-01-30
如今,中国各地都在发展乡村旅游,既有政策利好,也有现实需要。
但是做什么事都不容易,尤其是要投钱的事情,乡村旅游要完善基础设施就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想要做出特点,更是动辄需要上千万。经常听说某地开发,投入都是好几亿,但是实际效果呢?可能有少数一些火爆了起来,但更多的是无人问津或半死不活。
乡村旅游,如果仅仅是建筑的堆砌,没有文化的内涵,就不会有生命力。
而有文化的基础,做起旅游就事半功倍了,乡村文化,就来源于实实在在的乡村生活,田野之间,农人之间。
所以,如果抓好了文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投入费用,在极限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零投入就建立一个大型景区。
湖北宋营就是这样的一个样板。
宋营本身,没有壮丽的风景,没有精美的建筑,没有宏大的历史,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人物。
按道理来说,这样的地方应该是旅游的死地。
但是,恰恰在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养育出一朵乡村旅游之花。
事情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下面介绍。
源头在于宋营村民付坤,他是到城里上过大学的人,有一定的文化,看到乡村落后的发展,也想为乡村做出贡献,最终他发现了旅游这个好的模式。
但是旅游一般需要美好的景色,宋营虽然不是穷山恶水,但也没有什么特色,山矮水浅,怎么发展旅游呢?只有从文化方向入手。
当然,这也不是规划出来的,因为文化的创新和积累需要灵感也需要时间。
而付坤在抓住灵感的基础上,坚持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创作出了五百多个来源于日常生活场景的成语。
当然,成语一般都是流传了千百年,被人们认可的,所以付坤创作的这些四字词语或许还不能直接称为成语,但是它们却是未来成语的后备力量,称为预备成语或成语宝宝都是合适的。
这些成语宝宝的出现,就给普通的村里景色增添了文化的内涵,并且有扩展和外延,就构成了一个个的文化景点。
比如说,一条水渠,中间有一个口子,向农田里流水,本来是普普通通,在全世界都能看到的存在,一般人根本不会有什么念头出现,但是付坤由此总结了一个流分水细的备用成语,这就构成了一个文化事件了,流分水细,是从现象抽象出道理,并能运用到类似领域,这符合成语的基本特点。而从现象总结道理,正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法,不光这个道理有价值,而且这种方法更有价值,值得被更多人知晓。
而知道这一成语,在后续看到类似情况,就会想起这个地方,这段故事,来宋营旅游的人就多了一份文化的记忆和积淀。
这样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构成了宋营成语连点成面,遍布全局的总体格局。
比如看到村里杀牛的地方,付坤总结的养恩杀止,令人感慨,比如看到猪圈里的猪,付坤总结的猪为糠欢,猪闲等屠,等等,也让人唏嘘不已,进而思考人生的道理和价值。
比如看雪景,付坤总结的荫雪晚融,骄阳踏雪,雪静星晚,给看到雪的人带来独特的心理体验。
比如付坤用在楼市的成语,富邻环聚,优学利业,等等,也为房产宣传提供了丰富的语言选择。
种种情况不一而足,都是付坤在宋营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创新语言,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现象和旅游体验。
由此,宋营由一个极为普通的乡村,因为有了这些文化符号和记忆,成就了一个新的文化景区,人们可以来这里观看的同时,体验这种文化,体验这种创造力。学生们也可以来感悟思维,学习知识,促成独特的研学旅游体验。
这不仅填补了宋营旅游资源的欠缺,而且为整个老河口市的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为全国的成语文化旅游开了新路。
而这一切,需要的资金投入是零。
完全的靠文化自身的力量,靠人类思维的伟大创造力,靠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前进惯性。
因此,宋营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给所有的乡村旅游项目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如今,宋营无名无形,但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养育这方土地,未来当更多人知道它的时候,就会循迹而来,润物无声之间,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就悄然形成了。
|
草根简介
|
|
付坤,1983年生,肄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襄阳老河口人,后作游戏开发,后写网络小说,未有成就,后写《巅峰信息心理战》《反管理学》等作品,发表于网络,为自由作家。闲时偶有评论。QQ:270182827 邮箱:fukun551@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