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天道”与“人道”
2017-09-01
老实说,段修斌先生的《试谈“天道”与“人道”》,我没有好好看。
害怕他的从概念到概念,只提论点不求论证的行文方式。
特别是他喜欢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词句。什么“绝对运动”、“相对运动”、“横向运动”、“纵向运动”。
这样的思维和视角不对。中国人不要讲“运动”,要讲“变化”。
知道“变化”与“运动”的异同吗?
“变化”与“运动”,都是描述事物系统内结构关系的动静状态。而“变化”,是站在事物系统之外的立场,看事物系统内部结构关系的动静状态;“运动”,是站在事物系统内结构关系中之某一方的立场,看另一方相对这一方的动静状态。
“变化”,是中国人的视角;“运动”,是西方人的视角。
一个中国人,老是用西方人的视角看问题,不怕神经错乱吗?
关于“天道”和“人道”,段修斌先生引经据典,又是图又是表的,搞了很多。可惜我的眼神不济,心脏也不好,很难接受,更难消化。
我就从我经常看的《中央电视台》中,《动物世界》的节目说起吧。
《动物世界》给人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残酷。残酷的后面是竞争,是弱肉强食。这个世界是一个你死我活的世界。
然而,这个你死我活的世界,最后的结果,不是弱者死了,强者活了。而是弱者与强者达到了生存的平衡。
因为,他们只能平衡地生存。
如果强者将弱者杀光,那么,强者也会因为再也没有可食之物而灭亡;如果没有强者的制约,弱者繁殖过多,也会因为没有食物而灭亡。
大自然给了动物们交配的愉悦感,使它们渴望交配。可是,大自然又不让它们随时交配,只是在特定的季节才让它们产生渴望交配的欲望。这是因为,在缺乏食物的季节,过度的交配,会让这个动物种群蒙受灭亡的灾难。
什么是“天道”?这就是“天道”。
大自然的规律,规定一切事物向他们应该发展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以灭亡其种群的惩罚,来予以修正。这就是“天道”。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本能地接受“天道”的支配。因为,不接受“天道”支配的事物,都必然灭亡。
“天道”无心,她只是选择顺从“天道”的事物让其生存;不顺从“天道”的事物,必然地不可能生存。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强弱并存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
而人类社会的竞争,在局部来说,也是你死我活的。但是,在全局来说,又受到了社会整体的制约。
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道德与法制,以规定人们的行为,不允许个人超越人类社会的道德与法制之底线,否则,社会就要对其实行惩罚。
所有的动物,都是季节性地产生交配欲望。而唯独人类,是超越了季节性交配,随时都具有交配的欲望。但是,人类的交配欲望,不受自然的约束,却受到到人类社会的道德甚至法制的约束。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人道”。
什么是“人道”?理性,就是“人道”。
但是,即便如此,随意交配,也是对人类有害的。尽管这个伤害不足以达到需要自然规律来约束的程度,但是,对于人类,也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人类就要用道德与法制来约束自己。
这就是“人道”。
“天道”无心;“人道”有心。
“天道”是本能性的,“人道”是能动性的。“天道”是一种自然,“人道”是一种智慧。
|
草根简介
|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永华村人,高中文凭,农民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致力于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思考研究。关注中国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