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
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又都是谁呢?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中国考古之,距今5500-4500年左右的一些发现吧。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距今5500年,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化,以至于考古学家们,把这之前后的红山文化,分别叫作红山文化早期文化和红山文化晚期文化。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与此同时,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也发生了大的变化,由大汶口一期文化转变为大汶口二期文化。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另外,在河南省巩义市,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遗址,叫青台遗址。
青台遗址的北斗九星遗迹,表明这个文化,不是属于仰韶文化类型。
也就是说,她不是属于同时期的庙底沟文化类型,而是属于赵宝沟文化的延续,也就是属于同时期的红山文化类型。
然后,距今5300年,距离青台遗址不远,在河南荥阳市,又出现了一个双槐树遗址,其中,也有北斗九星遗迹。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而在双槐树遗址出现的同时,安徽巢湖流域,却又被废弃了一个遗址,也就是凌家滩文化遗址,被废弃了。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另一边,太湖流域,却又突然地兴起了一种令我们一些人,在西方人面前“引以为傲”的良渚文化。
又过了300年,也就是到了距今5000年,东北地区红山文化的第二期文化,就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与红山文化风格迥异的小河沿文化。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这之后,距今4900年,河南庙底沟文化又发生变化,由一期转变为二期。
再过100年,距今4800年,河南庙底沟二期文化消失,到距今4600年的时候,就出现了龙山文化了。
而在河南庙底沟文化消失的同时,山东地区的大汶口二期文化,也转变为大汶口三期文化。
到距今4500年,东北地区的小河沿文化又消失了,从此,东北地区出现长达500年的文化空白,直到距今40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兴起。
而在东北地区的小河沿文化消失的同时,山东地区的大汶口三期文化,又转变为龙山文化。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那么,从这些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些什么问题,得到一些什么结论呢?
史籍中的哪些记载,又与这些考古发现,对得上号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也就是炎帝和黄帝的子孙。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而炎帝和黄帝,又都是属于谁的子孙呢?
这里,有一个悬案。
就是炎帝和黄帝,都是属于少典氏和有嬌氏的后裔,但是,他们,却又是属于不同的部族。
炎帝,是属于炎帝部族;黄帝,是属于黄帝部族。
好像他们的区别还很大。
那么,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都是属于少典氏和有嬌氏的后裔,为什么又属于不同的部族,而且区别还很大呢?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这个悬案,要从庖犧氏“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这句话中,得到解答。
庖犧氏“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这句话表明,在庖犧氏部族进入父系社会的时候,当时的天下,其她的部族都还处在母系社会阶段。
也就是说,少典氏部落作为庖犧氏部族的后裔,他们是属于父系社会的状态;而有嬌氏部落作为女娲氏部族的后裔,她们是属于母系社会的状态。
这样,少典氏部落和有嬌氏部落,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着两种婚姻方式:一种婚姻方式是“嫁娶”,女到男家;一种婚姻方式是“走婚”,男人夜宿女家,白天返回本部落。
“嫁娶”式婚姻,女方嫁到了男方部落,所生育的子女,就属于男方部落;“走婚”式婚姻,女方没有嫁到男方部族,所生育的子女,就属于女方部落。
这样,虽然血缘关系相同,因为黄帝是“嫁娶”所得,所以,是属于庖犧氏部族的后裔;而因为炎帝是“走婚”所得,所以,就属于女娲氏部族的后裔。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庖犧氏部族属于“龙的传人”,也就是说,他们是东北地区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的主人。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而女娲氏的“娲”,与蛙图腾相关。
也就是说,她们是马家窑文化之主人们的祖先,是仰韶文化的主人。
而仰韶文化,是从甘肃陕西,发展到河南河北地区的。
那么,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庖犧氏部族中的少典氏,如何去和生活在陕西地区的女娲氏部族中的有嬌氏,形成了姻亲关系,并且,生下了炎帝和黄帝呢?
这里,我们就又要考虑到史籍中记载的女娲氏“杀黑龙以济冀州”。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女娲氏部族,曾经到达河北,去帮助共工氏部族打垮了庖犧氏部族中的黑龙氏部落,使得庖犧氏部族“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那么,被打败的庖犧氏部族的黑龙氏部落,结果如何呢?
《史记》记载,黄帝“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为什么黄帝“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呢?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因为,云聚为黑,所以,云聚集为龙,就是“黑龙”。
黄帝,其实就是黑龙氏部落的后裔,所以,他才“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也就是说,少典氏,其实就是被女娲氏部族所打败的黑龙氏。
他们被女娲氏部族打败之后,就被女娲氏部族带回到了陕西,在陕西地区安家落户,从而与有嬌氏结为了姻亲,生下了炎帝和黄帝。
神农氏炎帝时代,从考古学上来说,就是距今6500-5500年的那个时代。
因为,距今6500年,代表赵宝沟文化的河南西水坡遗址天盖墓落成,而后,河南河北地区,普遍地发展为仰韶文化。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这不仅证明,庖犧氏“立一百一十一年崩”所言非虚。
而且证明,女娲氏“杀黑龙以济冀州”也是所言非虚。
仰韶文化遍布河南河北地区,就正是女娲氏“杀黑龙以济冀州”的结果。
那么,距今5500年的东北地区红山文化,和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发生变化,以及河南巩义出现青台遗址,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实际上就是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结果。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就是说,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发生在距今5500年。
这两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战争中的两次战役。
而战争的主角,一方是炎帝、夸父、和蚩尤氏,另一方,却不是真正的“黄帝”,而是红山文化的主人金天氏,以及凌家滩文化的主人朱襄氏。
炎帝和夸父,虽然属于不同的部族,却都是庙底沟文化的主人。
夸父氏部族就是共工氏部族,他们主要生活在河北、河南。
而炎帝部族是女娲氏部族的后裔,他们生活的区域,包括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
蚩尤氏就是大汶口第一期文化的主人,就是北辛文化之主人们的后裔。
所以,这场战争的性质,就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也可以说,这是庖犧氏部族之后裔们的一场千年复仇之战。、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千年之前,庖犧氏部族入主中原,被女娲氏部族、共工氏部族、东夷氏部族联合战败。
千年之后,庖犧氏部族的后裔们卷土重来,从南北两面对攻,又重新入主中原,重新“东封泰山”。
这里,有两个考古证据,来证明这个结论。
第一,是巩义青台遗址突然出现。
而青台遗址的北斗九星遗迹,显示其主人,是赵宝沟文化之主人的后裔。
也就是说,他们是红山文化或凌家滩文化的主人。
第二,大汶口第一期文化与第二期文化的主人,不属于同一个部族。
大汶口第二期文化和第三期文化中,出现玉文化和八角星纹。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这显示他们,是红山文化或凌家滩文化的主人。
那么,到距今5300年,河南荥阳市,又出现了一个双槐树遗址,其中,也有北斗九星遗迹;与此同时,安徽巢湖流域的凌家滩遗址被废弃,另一边,太湖流域却又兴起了良渚文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庖犧氏部族的后裔金天氏和朱襄氏,因为争权夺利,而分道扬镳了。
当年庖犧氏部族战败之后,他们的王族带领主力部队,是逃到了长江以南。
湖南的高庙文化、汤家岗文化,湖北的大溪文化,都是他们逃到了长江以南之后的杰作。
但是,他们并不甘心偏居于江南一隅,所以,就从湖北黄梅,渡江到安徽潜山,然后,又到达巢湖流域。
安徽地区的薛家岗文化和凌家滩文化,也是他们的杰作。
但是,他们的最终目标,还是重新入主中原,“都于陈,东封泰山”。
而朱襄氏,就是他们的后裔,“朱襄”,就是王族贵胄的意思。
另一边,庖犧氏部族的一些百姓部落,也许是根本就在东北地区没有南下,也许是南下之后又逃回了东北地区,总之,他们是将赵宝沟文化转变成了红山文化,然后,就成为金天氏。
金天氏这个名号,大概是因为他们练出了铜,为了铭记此功而得来的。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有专门的“炼石补天”的祭坛。
如此大规模地、经常性地“炼石补天”,炼出铜来是不稀奇的。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虽然朱襄氏在他们重新入主中原的复仇之战中,功勋卓著——“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
这个应龙,就是朱襄氏。
但是,由于他们长期脱离人数众多的金天氏,导致金天氏内部,产生了新的权力系统。
所以,金天氏系统不承认他们的王族地位,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拓城县志》记载::"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于是多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乃令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令曰来阴,都于朱,故号曰朱襄氏,传三世没。"
这个记载表明,朱襄氏就是凌家滩文化的主人,他们入主中原后,“运气”一直不好,所以,就传三世而没。
如此对应,《山海经》中多次提到:“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应龙,实际上就是翼龙;翼龙,就是飞龙氏的后裔。
庖犧氏部族“有龙瑞,以龙为官,号曰龙师”。
飞龙氏,就是庖犧氏部族中的王族。
他们的后裔就为朱襄氏。
朱襄氏出于尊重祖先的原因,就自称“翼龙”。
而金天氏为了抹杀朱襄氏的功绩、贬低朱襄氏的地位,就称他们为“应龙”。
朱襄氏传三世而终,离开中原后,去了南方,这就是距今5300年凌家滩文化突然消失,良渚文化突然兴起的原因。
良渚文化的主人,就是朱襄氏。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良渚文化是“辉煌”的,但是,这种“辉煌”,是残酷的奴隶制统治的结果。
与之相应的龙山文化,之所以不那么“辉煌”,是因为,龙山文化,不是实行奴隶制统治,而是实行各个部落独立自主的“万邦协和”性的政治体制。
在凌家滩文化突然消失,良渚文化突然兴起的同时,河南荥阳,又兴起了一个双槐树遗址。
这个双槐树遗址,也有北斗九星遗迹。
但是,与青台遗址不同的是,青台遗址没有鹿,而是用一个黄土台,代表上天之梯——“蹻极”。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而双槐树遗址,则是用一只实体性的鹿,来代表上天之梯——“蹻极”。
看起来,双槐树遗址的主人,是更加遵从古制。
显然,青台遗址和双槐树遗址的主人,都是庖犧氏的后裔,但是,他们,又属于不同的派系。
实际上,青台遗址的主人,就是属于朱襄氏系统,他们更加善于与时俱进。
而双槐树遗址的主人,就是属于金天氏系统,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血统“纯正”,就更加崇尚复古。
当然,更为主要的是,为什么会在青台遗址的南边,又出现一个双槐树遗址呢?
这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呢?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如果我们联系到“夸父追日”的故事来看,这里面,就显示了朱襄氏和金天氏的政治路线的不同。
朱襄氏,是只对共工氏部族和东夷氏部族“复仇”,而相对地尊重女娲氏部族。
蚩尤氏和夸父氏,都被朱襄氏(应龙)杀死,而炎帝同样战败,只是被流放,这就是朱襄氏政策的不同。
这也是夸父氏“将饮河而不足”的原因。
夸父氏“将饮河而不足”的真正含意,就是他,想借支持炎帝名义,到女娲氏部族的核心区域——甘肃和宁夏,去号召人们来支持炎帝,以继续抗击朱襄氏和金天氏。
但是,由于朱襄氏对女娲氏部族以及其领袖炎帝的不同策略,使得女娲氏部族的民众相信朱襄氏不会对他们女娲氏部族怎么样,所以,夸父氏劳而无功。
但是,朱襄氏的这个政治策略及其路线,金天氏,是不满意的。
所以,在朱襄氏离开中原,金天氏掌握大权之后,他们,就建造了双槐树遗址。
这个遗址,更靠近“龙马负图、神龟载书”之“祥瑞”出现的河洛地区。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而河洛地区的西边,就是女娲氏部族靠近中原的前沿地带。
金天氏在女娲氏部族靠近中原的前沿地带,建造这么大一个遗址,是要做什么呢?
显然,他们对女娲氏部族是不怀好意。
所以,为什么到距今5000年,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消失,小河沿文化兴起呢?
这就是金天氏与女娲氏部族为敌,导致其在长期的消耗性对峙中,实力受损,从而没有力量,支持东北老家的防卫工作,导致他们东北老家,被其他游牧民族所攻占。
紧接着,距今4900年,庙底沟文化,由一期转变为二期。
这就是,战争对女娲氏部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了。
距今4800年,庙底沟文化二期消失;同时,大汶口文化二期转变为三期。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就是天下大乱,金天氏,失去了对河南、河北地区的控制,沦为了山东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了。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距今4600年,河南地区的龙山文化兴起。
这就是黄帝时代兴起了。
轩辕氏黄帝,以祖先的名义,鄙视金天氏的霸权性奴隶制统治,而重新树立女娲氏所倡导的“断鳌足以立四极”之政治理念。
只是,这时的“断鳌足以立四极”,其中央的领导方式,不再是单纯的神权领导,而是转变为政权领导了。
“四极”,也就是“四岳”,就不再是四个部族,而是四方的四个有实力的部落。
他们不再拥有地方上的主权,而是受黄帝的委托,代为管理四方。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是正式地产生了。
尽管她没有国家财政,也没有国家军队,而是依靠着“民团”和“民兵”的志愿,来支撑起一个政权性的运作,然而,她具有国家的功能。
她就是一个国家。
轩辕氏黄帝,作为少典氏的后裔,他们原本生活在陕北。
他们为什么会来到中原,与金天氏对抗,并且打垮金天氏政权,建立其“协和万邦”的中央政权呢?
这当然是因为,金天氏与女娲氏部族的对抗,导致生活在女娲氏部族领地中的轩辕氏黄帝世系,不得不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为了让女娲氏部族的部众,明白他们的立场,他们就不得不身先士卒,来到河南,参加女娲氏部族和共工氏部族联合的,对金天氏的战争。
而轩辕氏黄帝世系的庖犧氏之后裔身份,不仅会鼓舞他们这边女娲氏部族和共工氏部族的士气,更会动摇金天氏这边的士气。
自己的同胞兄弟,却站在敌人那边来反对自己,这让金天氏部族的部众,不得不思前想后。
所以,各种势力与思想的交汇与冲击,使得轩辕氏黄帝,就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黄帝有四妃,分别是嫘祖,来自于西陵氏;女节,来自于方雷氏;彤邛,来自于有彤氏;嫫母,史籍记载来历不详。
很显然,嫘祖来自于西陵氏,是代表南方的共工氏部族与黄帝联姻。
女节来自于方雷氏。
这个方雷氏,据说是“炎帝”的世子。
其实,真正的“炎帝”,早就被金天氏和朱襄氏给打垮了。
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炎帝”。
所以,这个“炎帝”,其实是个冒牌货。
他的真实身份,就是被轩辕氏黄帝推翻的金天氏。
方雷氏为“炎帝”世子,其实就是被推翻的金天氏的世子。
女节,实际上就是金天氏的后裔,是代表东方的金天氏与黄帝联姻。
彤邛来自于彤鱼氏。
鱼是女娲氏部族的图腾。
彤邛实际上就是代表西方的女娲氏部族与黄帝联姻。
这样推算下来,嫫母就是来自于北方的共工氏,是代表北方的共工氏与黄帝联姻。
只是,北方的共工氏,是金天氏的死敌,而后来天下的权力,又回到了金天氏之后裔们的手中,所以,嫫母在传说中,就成了一个丑女,地位也比其她的三妃低。
轩辕氏黄帝战胜了金天氏,却没有彻底打垮金天氏,而是和金天氏进行联姻,让金天氏主管一方。
这与女娲氏当初对待他们庖犧氏部族的态度与策略,是一脉相承的。
轩辕氏黄帝对于金天氏,不是敌对,不是仇视,而是鄙视。
他是以祖先的名义,鄙视金天氏。
史籍中记载,黄帝在位300年。
那就正是距今4800-4500年的这300年。
到了距今4500年,小河沿文化消失,而大汶口文化的第三期文化,转变为龙山文化。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这意味着颛顼时代来到,天下进一步融合。
而正是因为天下的进一步融合,颛顼大帝,才有能力北上,去消灭小河沿文化,夺回自己的祖籍地。
由于五帝时代,虽然建立了中央政权,这个中央政权,却是个志愿工作队,她没有中央财政,也没有中央军队,全凭大家的义务奉献,所以,黄帝世系,在自己运气不佳的情况下,就只好禅让帝位。
那么,这个时候,谁最适合接替黄帝世系的帝位呢?
应该是女娲氏部族中的某个部落最为合适。
因为,女娲氏部族,能够得到共工氏和金天氏两方面的信赖。
但是,从前的八代炎帝的遭遇,显然给了女娲氏部族以教训。
所以,女娲氏部族,是再没有哪一个部落,愿意出来干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了。
但是,这份工作,却不能没有人干,不然的话,天下,又要大乱。
而黄帝世系干不了,女娲氏部族又没有哪个部落愿意干,这就逼得,共工氏部族和金天氏部族,要来竞争了。
他们两方,是几千年的世仇,是你也不会相信我,我也不会相信你。
而这个帝王,又只能在他们中的某一方产生。
于是,共工氏部族,就与金天氏部族再次爆发大战。
以祖先的名义,鄙视你,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
但是,这一次大战的目的,显然和从前不同。
从前,那都是你死我活,是为了征服,是为了统治。
而这一次,就是因为我不相信你,所以,就要由我来当这个帝王。
但是,我现在当这个帝王,显然不会和从前的金天氏一样,实行霸道统治,而是继续效法轩辕氏黄帝世系的做法,实行“万邦协和”。
所以,共工氏和颛顼大帝的大战,很快就结束了。
在大家互相理解,统一认识之后,颛顼大帝,就不免要想到,他们的祖籍地,还被别人占着。
于是,在取得共工氏部族谅解的情况下,他们就可以越过共工氏部族所占据的河北地区,去与小河沿文化的主人们作战,从而消灭小河沿文化。
作为金天氏的后裔,给自己的祖先一个名份,这是对祖先的尊敬。
那么,要给祖先金天氏一个什么样的名份呢?
这时候的黄帝这个名份,是最好的,是最受人爱戴的。
所以,就给祖先金天氏,一个“黄帝”的名份吧。
于是,本来是崇拜祖先,结果却变成了崇拜“黄帝”。
是黄帝建立起一个国家,让我们能够团结内部,同仇敌忾,共逐荤粥。
所以,这就是以祖国的名义,崇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