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家之路
2015-08-17
佛教是以回归宇宙本质为根本任务的,然后从本质的智慧出发救度众生。宇宙本质是觉性、光明性、空性、物质性等等圆融无二的,但因众生执着分别,才形成了二元与多元分立,众生因执着分别而留恋生死,所以不能堪破执着,人在六道中就永无出期,而能够堪 破生死的唯有智慧,只有依靠智慧纠正错误执迷才能回归本来面目。本文将探讨并纠正一些人对佛教的误解观点,同时探寻回归本质之路。
一、宇宙本质离言绝境,无相对性。
大乘佛学讲自度度他,自度就要破妄显真,破妄显真就是常说的“明心见性”。佛家也好道家也好,所谈的“心性”都是指宇宙本质,若强将“心性”细分一下,“性”是万物之本体,“心”是本体的妙用。
佛教言:“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指得是万物本质、本源、核心、中心,和唯心主义没有半点关系,哲学意义上的唯心,对佛法来说是要破除的,对于佛法来讲,不管哲学意义上的唯心还是唯物都要先破掉,因为宇宙本质是不讲什么唯心唯物的,它是言语道断 的,是离言绝境的,是无相对性的。
大千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本质的变现,都是宇宙本质的一部分,虚空、日月星辰、众生,都是本质规律化现而出的,统统都归属于本质,难道本质还要立个相对性去区分它们吗?
这就好比一个人,眼耳鼻舌身都是自己的,难道还要强去分别眼耳鼻舌身是不是自己的吗?本质是没有这个相对性的,之所以出现相对性,那是人类认不清本质后的分别歧见,是人类深陷二元与多元之中以妄为真的谬误认识。
在老甘《无意诽谤佛门:看佛门那些事》一文中,我为了和他探讨本质问题,曾给甘先生出了两道题,老甘一直就这两道题在追问居士,让我给他一个回答。其实那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探讨宇宙本质无相对性的问题。
居士的问题如下: 1、你眼睛看到石头是在眼内还是眼外? 2、你听到的汽车喇叭声在耳内还是耳外?
甘先生回曰:“即在眼内又在眼外。”同时他认为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答案类似,所以也就不必回答了。甘先生的回答看起来很巧妙,实际上存在严重错误:
错误1、没有认识到区分“内、外”概念的是人的意识,而不是眼睛。
错误2、没有认清宇宙本质问题,还处在脱离本质的分别意识之中。
人的眼耳鼻舌身只有直观或直接接受功能,它们没有思考分别能力,能起分别与思考的是意识。眼睛看东西时,如不与意识结合,会有内外相对性的思维与概念存在吗?譬如一个人走路看到很多事物从身边经过,但没有关心这些事情,眼睛会把这些事物自动区分为 内外吗?不会的。眼睛、耳朵这些都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更不要说区分概念了,区分内外有别的是人的意识。
题简却是一个启发思考的问题,启发人认清“谁”才是这个身体的主人。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意识决定的,没有这个意识在做主,这具肉身就是个植物人或死人,更不可能做出判断并给出内外之类的概念。
另外,从宇宙的本质来说,人眼与所见物是没有相对性的,有相对性就见不到东西,为什么?因为从宇宙本质来讲,能所是统一的,是不二的,宇宙本质的能见功能与所见的物质是一体的,而不是内外有别,正因为能见与所见无对立性,本性才能遍观一切相,人才 能遍观万物,如果人的本性与虚空万物是对立的,那就是自绝于宇宙之外,又怎么会看见世界万物呢?佛家讲性相圆融无碍,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人之所以区分内外,是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宇宙本无内外,但由于人抱定肉身为“我”,因此从“小我”的主观意识上出发,将“小我”与宇宙本质这个“真我”分开了,用“我执”遮盖了本质,这样才有了内外之别。
所以上面两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却具有深刻的内涵,揭示了宇宙本质无相对性。善者当在此处深思。
二、 唯心非佛正法
唯心与唯物是二元甚至是多元对立来谈宇宙本质问题的,这是边见,谈的问题往往都不是根本问题。唯心也好,唯物也好,都不究竟,或为六道法或为世间法,这是有漏法,有漏法是无法解决人类生死烦恼的,因为这些学问无法实证本质,所以这些学问也讲不清两 个最重要的问题:1、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2、如何了脱生死。唯物主义虽然提出了辩证统一观点,但是在这两个人类根本大事面前也只有望而却步,解决不了生死大事,人就不可能摆脱根本烦恼,也无法正确地解决社会问题。
有人喜欢用哲学概念给佛学扣上唯心的帽子,却不知佛法是不二法门,是不立执着分别的。佛法破除一切相,把众生的一切执着妄念统统打碎,先归零,让人先回归到世界的本来面目,回到宇宙最本质的状态,然后从本质上得到如理的智慧再随缘应用。
佛教善用排除法,不断排除种种障碍,色受想行识种种障碍都要破除。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无所不破,破到最后,破无可破时,那个牢不可破的真实也就自然呈现了。佛家先破后立,先破的无立锥之地,破掉六道一切边见、邪见等,破到最后,那个毫无挂碍又能活 泼泼产生一切的,就是宇宙本质,然后实证本质,根据实证到的宇宙本质规律来揭示人生,这就是般若智慧,就是无漏法。无漏法是是宇宙的本质法,是宇宙公理,是是世出世间法的统一,所以它既可以帮助人解决生死问题,也可以解决世间的问题。
三、佛法与科学不悖,佛法无迷信
有人说佛学不科学,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佛即宇宙本质,世间法哪一个不是宇宙本质的表现呢?不管善恶还是科学非科学都是本质的作用,只不过善的一面是智慧在作用,而恶的一面是执迷在作用而已,善恶从根本上讲都是本质在发生作用,所以很多不明佛法的人 ,常乱批评佛家不科学,总想先给佛家立一个点,找一块地,那是你自己迷惑了,和佛法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事实上是现代科学越发展,越证明了佛法的科学性。
很多人说佛家迷信,佛家放下一切执着,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有何可迷信的呢?之所以执迷是那些不明佛教正法的人搞形式主义宗教造成的。当今社会各个宗教存在的问题都很多,就是这个世界大兴形式主义宗教的原因,有寺院无大德,有道观无真人,有教堂无 善教,唯人不唯正法,以至于骗子当道,骗财骗色甚至成了恐怖主义与颠覆国家的温床。
关于形式主义宗教问题,我是最为反对的,因为形式主义宗教不仅会麻痹广大人民,而且还是社会动荡的根源。现在很多人打着宗教信仰自由的名义实际上是传播邪教邪法,贻祸无穷。
当朝一些官吏不是迷信就是依靠宗教发财或提升地方业绩,加速了形式主义宗教的发展。而甘先生写的文章批评的大部分佛教问题,都属于形式主义宗教造成的问题,导致了有形无心、有形无法、有形无智、有恶无善的伪宗教,形式主义宗教不仅严重损害了正教, 还严重危害了社会。
四、如何找到回归宇宙本质之路
佛与凡夫从本质上说是无二无别,都是从宇宙本质演化而来的,不同的是,佛明了宇宙本质,与本质融为一体,但凡夫没有明了,所以佛是觉悟者,凡夫是迷者,若想成佛作祖那就要先觉悟,先找到回归宇宙本质的路。
天地是宇宙的一部分,日月星辰是宇宙的一部分,都是宇宙本质的产物,人也是如此,宇宙本质没有的特征,人就不会拥有,对吧?如果大家都认可这个观点,同意人所有的特性都来自宇宙本质的话,那么最痛彻的一问就来了:“既然人的一切特性都来源于宇宙本 质,那么人的意识是不是也来自宇宙本质呢?”
这一问就是佛教的关键问题,也是道家的关键问题,佛家与道家之所以能明心见性,就是明了人的意识本体其实就是宇宙本质,这个本质具有不生不灭性,所以人才能明心见性。
1、 简说天地人的形成
宇宙本质具有觉性、光明性、虚空性、物质性等等,这些特性本是圆融无碍的,是一体的,但是觉性有分辨能力,它去分辨光明性,去“觉”明,“觉”认为这个光明性就是“我”,这就出现迷惑了,佛家称“无明”,一念无明产生“我执”,于是错误连续而出, 区分宇宙本质的虚空性,就形成了虚空,再区分物质性就在虚空中安立了世界,对物质世界再执着下去,就渐渐形成万物与十二类众生,人就是十二类众生中的一种。
人由七大组成,七大分别是:地、水、火、风、空、觉、识。
皮肤筋骨肌肉等属于地大,汗尿液等属于水大,身体热量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活在空间中属于空大。人死之后这些都尘归尘土归土,还于五大。
不管日月星辰、万物、人都不过是虚空中的游戏,在虚空中聚散,但能量始终守恒。而虚空也是本质的游戏而已。
分别心与四大很少的一部分集合形成了人,就将原本无二无别的本性分为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互相作用对四大形成的物质世界不断认识,这就形成了“识”。
2、 真心是旅客,肉身是客栈
科学证明,人身上的一切都源于宇宙属性,但人却独独认为“觉性”不是源于宇宙本质,人的荒谬就在这里。这也是唯物论的严重错误之一,宇宙本质具有平等性,觉性与物质性都是宇宙本质的根本属性,是平等无碍的,但唯物论却将物质放在第一性,意识放在第 二性,结果产生了断灭论。
物质第一性的问题只要略一思考就知道是一个严重错误,现代科学证明,一切物质都是在虚空中转换能量的,并能量守恒,一切物质以虚空为母体,没有虚空存在,物质会存在吗?请问“虚空”与“物质”哪一个是第一性?实际上宇宙本质的虚空性与物质性也是平 等无碍的,哪里还有个第一第二之分呢?!
所以唯物论物质第一性是不值得推敲的,这个论断将宇宙本质的平等性分了主次,产生了主观,所以造成了唯物论的严重缺憾。
假如宇宙本质如没有“觉性基因”,人类与动物等还能具备“感知”能力吗?人类最大的迷惘就在此,正因人类不明“觉性”就是宇宙的本质特性,所以人类丢掉了回归宇宙本质的路,并愚昧地认为人死如灯灭,认为人死无轮回。
人的意识本体“觉性”是不生不灭的。正因如此,世界上才会有“能感知”的生命体不断延续。
万物都是有寿命的,有成住坏空的过程,人也是如此,寿命难过百岁。人身就像一个客栈,而真心就像一个旅客,客栈没坏的时候真心就住着,客栈坏了,真心就再去找一个新客栈,但这个真心是没有生死的。
3、如何归家
如果认识到人的觉性是宇宙的根本属性,也就找到了归家之路。。
人具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有生老病死的,是不断变化的,且不具备智慧思考功能,人无法依靠这五根回归到宇宙本质,因为它们没有自性,什么是自性?就是能做主的根本性。色身有生老病死是人做不了主的,这是物质变化特性决定的,它无 法恒常不变,所以说色身无自性。
排除了眼耳鼻舌身五根,那么六根就只剩下一个意根了,意根有没有自性呢?人的一生都是意识在做主,意识指挥着眼耳鼻舌身去造作,所以意识才是人的真正主人,因此只要找到意识的本体,也就找到了宇宙的本质。
宇宙本质具有种种不思议的根本属性,有恒常不灭的属性,有光明性,有真空体性,有觉性,有智慧性,有物质能动性等等,所以佛教通过宇宙不同的属性来开显本质,譬如《金刚经》从真空体性开显,《圆觉经》从觉性开显等,因此关于“本质”这个问题,佛教 才会产生种种名词:真心、般若(智慧)、真空、本体、本性、心性、心念、实相、真如、法身、禅、净土、密等等,这些都是宇宙本质的代名词。真正深入佛家经藏后,才会明白佛法处处不离本质,始终都围绕着本质为众生指明归家之路。
宇宙本质有恒常不变的属性,这个属性也一样表现在人的身上,那就是我们的觉性,它是人的意识本体,想回归这个本性,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修智慧,转识成智。分别为识,不分别为智。
人是怎么来的?就是本质的觉性起了分别意识,将本质的光明性、虚空性、物质性等主观分裂后形成的,从遍觉一切变成了执着局部,明白了这个错误,那么纠正这个错误就是人类的归家之路。
所以归家之路自然就是放下意识分别心,将主观的意识分别清理掉,破除一切意识的上执取,就回归到了如如不动的本性。
智者当知,本性未曾有一刻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迷昧而不自见,那本具一切德能遍照大千世界的本性,因为人的执取而失去了圆满,所以人类才会蹲踞在大千世界的一隅,坐井观天并自以为大。
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能明白本性的存在,只要认真如理修行就能开显本性并受益,本性是光明、空性、觉性一体圆满无碍的,却因我们的贪嗔痴疑慢而迷失,并死死地抱住迷失的妄心在六道中留恋生死,这是人生最大惨剧。
善者,在日常忙碌之后,请找点时间思维真心,暂时放下万缘,停下奔驰的妄心,那个烦恼来了知烦恼的,那个念头来了知念头的,那个能知喜怒哀乐的,那个能知酸甜苦辣咸的,那个能知酸痒痛麻胀的……这个能了知一切的,当知它就是不生不灭的觉性。此觉性 本具一味,无有二性,亘古既然,它清净无染,它光明遍在,它遍存于万物。
智者应放下先入为主的分别歧见,认真地观照内心,当知内心的念头是无法阻断的,就像河流一样奔流不停,又像泉水一样不知从何处涌出,变化无常,不可捉摸,智者只需安然静观这一切,不随其流转,那个静静观照了这一切的不是本性又会是谁?安住这空明无 染觉性不修不整,是为正行,此即为回归宇宙本质之法。
依照正行而修,本性就会卓然炽立,如明镜照了一切,光明、空性、觉性就会自然一体,本性功德妙用也将一一呈现。
|
草根简介
|
|
正因宇宙辽阔无边,渺小的我才有了自由飞翔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