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之问(中下)
六、认可与铺路
今天的公务员们,能够像当年的农民一样,也都发自内心的动起来吗?
当然可以!
关键是要做好这样两项工作:一是认可,二是铺路。
1、认可
对于“认可”,我们至少要先搞清楚这样两个问题:
一是认可谁?
若仅从做贡献的角度来讲,我们当然要认可那些为国家、为集体、为人民做贡献多的人。
二是怎样认可?
如果我们想真心实意的认可一个贡献多的人,又要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或具体措施呢?
很显然,若仅靠口头表扬之类的做法肯定是不够的。实事求是的按劳分配,才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如果上述两个基本问题都搞清楚了,我们就可以用其来套用一下当年的小岗村农民和今天的公务员了。
先说一下当年小岗村的农民:
问题一:认可谁?
我们是应该认可那些宁可穷得去要饭、吃国家救济粮,也不真正卖力种地的小岗村人呢?
还是认可那些通过分田大丰收,不仅自己富裕了,为国家省下了救济粮,还能反过来把富余的粮食交给国家的小岗村人呢?
答案当然是后者!当时的安徽省委和党中央,就是这样干的!
问题二:怎样认可?
假设情景1:如果当时的上级领导,把私自分地的小岗村带头人,以违反国家政策的罪名抓起来,不停的批斗,悲惨的小岗村人,第二年还敢继续分田种地吗?
假设情景2:如果当时的上级领导,虽然没有把私自分地的小岗村人抓起来,但是却把小岗村人“非法生产”的粮食全部没收,一点口粮都不给留,可怜的小岗村人,第二年还敢继续分田种地吗?
假设情景3:如果当时的上级领导,虽然表面上认可小岗村人的做法,甚至口头表扬小岗村人,说小岗村人多收了粮食,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但实际上却以“用国家的地种出来的粮食,就要全部归公”为借口,把小岗村人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全没收,只给留一点口粮,受了委屈的小岗村人,第二年还会有继续分田种地的积极性吗?
幸好,上面三个假设,全都没有发生,这才成就了事实上的小岗村,也使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全都快速充盈了起来。
真实情景4: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允许农民把通过辛勤劳动多收的粮食,全部理直气壮的自己留下来,就是对小岗村人所做贡献的最好认可。这种认可,不仅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而且有效、合理、更具有可持续性。
说完了小岗村的农民,再说一下今天“嘉兴平板电脑案”里的公务员们:
问题一:我们同样要先搞清楚认可谁的问题。
我们是应该认可那些眼看着身边“嘉兴平板电脑案”连续发作几年也无所作为、非要等着国务院调查组来管的嘉兴公务员呢?
还是认可那些一见到“嘉兴平板电脑案”,就真抓实管的嘉兴公务员呢?
答案当然也是后者!只可惜,我们目前可见的,还只是国务院督查组。
问题二:我们还必须要搞清楚怎样认可的问题。
“嘉兴平板电脑案”,有办案难度吗?
可以说,丝毫也没有!不仅事实清楚,证据充足,而且乐于作证的证人还成千上万,国务院调查组来了,三下五除二,很快就给结案了。
既然如此,嘉兴市的相关公务员们,为什么不自己立下这个功劳,非要把唾手可得的功劳,让给国务院督查组呢?
这个问题,就不是仅用“认可”这个题目就能解释清楚的了,需要我们下次和“铺路”这个题目结合起来一起讲,才能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