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民党是在韩两败之后,要错“因”自“裁”了?
近见台有学者评议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后,又选台领导是“一步踏错,步步错”;又见国民党近日将发兩岸新論述,表示「九二共識已經是歷史了」;并见有說,希望兩岸是「兄弟之邦」。
这是國民黨在2020年大選失利及此次罷韓案成功后,黨內對兩岸論述的“新说法”,其中颇含舍“九二共識”另提兩岸新論述之意。据说,部分立法委員、地方民意代表及縣市長,尤其立法院黨團召集人林為洲認為“九二共識”已是歷史,可以尊重這個歷史,並非否定。然對“九二共識”要有新說法,因為 “九二共識”已被污名化、被扭曲,繼續主張只會一直被污名化、被扭曲而已。同时,林為洲还提出“一中兩國”說法,主張“一個中華民族”、“兩個國家”……
从這些說法,可见國民黨是将其在台灣選舉輸的結果,簡單归因為“兩岸因素”尤其是 “九二共識”所造成;同时,还因“九二共識”被污名化,即放棄自我詮釋權及話語權。因此有提“一中两国”,这与“两国论”、“一边一国”十分近似之言。直让人觉得,国民党因韩两次败选,归因两岸论述、九二共识,已经要转“绿”了!
国民党是在韩两败之后,要错“因”自“裁”了?——自己要把一直坚持的“九二共识”以及相关主张“裁撤”掉了。
二、且析国民党、韩国瑜此前成败原因,看国民党是否未找准乃至找错失败之因
这里想请在台湾的人们,特别是蓝营的人们,再复盘回顾国民党过往、韩国瑜近年来三次主动、被动“参选”的成败原因,看国民党是否找准乃至找错成败之因?
国民党不应该忘记,2008年、2012年,馬英九高舉“九二共識”大旗,結果國民黨取得完全執政地位;2018年國民黨籍韓國瑜在地方大選中,同样高舉“九二共識”大旗,獲得十五席縣市長席位。 近十年来,是“九二共識”帶來兩岸和平交流與合作、“外交休兵”、經濟合作及軍事和緩,……
不到两年前的全台“九合一”选,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国民党同时拿下十五个县市市长,那时出现如此“韩流”席卷台湾的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台湾有“讨厌民进党”这个“最大党”,并且韩国瑜选时还一再提“九二共识”及相关的两岸政策主张,这些影响了韩当选,影响了“韩流”席卷台湾吗?
是的,现在如果做“事后诸葛亮”,可能可以说,韩当时若不选台领导,让郭选或会好些。但郭台铭与如此强势、善用权势于选举的民进党、蔡英文对决,是否能胜,恐怕也未必。
其实,可能要说,韩在高雄能赢,是在“庶民民主”因素占多的情状下取得的胜利。而此后连败,其重要乃至主要原因,还在于民进党“善”用行政权,借内外力,导向、扭曲了相当部分的民意,“民主”选举已变质为“控民民主”。面对这样一个善于钻“民主选举”空子的对手,国民党本来就可能难赢,乃至不可能再赢!
现在,国民党以韩选台领导失利及此次罷韓案通過,發“九二共識”“過時論”和無法引發年輕人認同之質疑,这是不是国民党非正确、真实的还原、找到此前成败的重要、主要原因?
国民党现在是因败选,意图以舍“九二共识”乃至提“一中兩國”,来顺应扭曲的民意,来争取夺回执政权,这不是自“裁”优长,要“拿香跟拜”,要成为台湾政局里的又一个中小“绿”?
试问,在“蔡主”之下,“賴绿”也难胜“蔡绿”,国民党以把自己染绿乃至变为“独台”党,就能胜台独?!
三、不找错失败原因而自“裁”,需要和应该怎样?
这里以为,国民党需要:扬己长,揭彼短,督政抗压,诉正“民意”,有为待机。
以下愿对其中若干内容略议一二。
扬己长:“九二共识”的确是国民党以往所长,是其过去、现在在台湾乃至两岸“立党”的特色所在。2008年、2012年大選,馬英九高舉“九二共識”大旗,結果國民黨取得完全執政地位;2018年國民黨籍韓國瑜在地方大選中,高舉“九二共識”大旗,使国民党獲得十五席縣市長席位。 “九二共識”帶來兩岸和平交流與合作、外交休兵、經濟合作及軍事和緩,……这些正是国民党以往所长的明证。如果要结合台湾的现实,有利于更好的坚持“九二共识”,或许可以在此两岸“共识”的核心关节点“依法”、“一国”上着力,而不是提出““一中两国”这样的与“两国论”、“一边一国”近似,会内外失据的论调。
揭彼短:民进党治下,恐其必有三短——发展经济无望,操控选举有长,酬庸明目张胆。持续揭短,“讨厌民进党”,未必不会再次成为庶民的意向。
督政抗压,诉正“民意”,有为待机:持续的诉诸拨乱反正被民进党扭曲的“民意”(而不是只打算尾随被民进党扭曲的“民意”),坚持正确的、有利于台湾民众眼前和长远利益的主张,持续“有为”而待机再起。
言至于此,不妨再说几句更“开阔”些的进言:社会运行、历史航船的走向,是由有社会管理权者与民众共同作用所决定的。贤能的社会管理者及其主张,顺应历史、社会、民众的根本利益,可以创造历史的辉煌;昏庸、自私、暴虐而有权势的社会管理者,也会一时迷惑乃至强制的引导社会、民众,创下社会的倒退、分裂、动荡乃至悲剧。——不过,由昏庸、自私、暴虐而有权势的社会管理者迷惑乃至强制引导社会、民众,其创出的社会倒退、分裂、动荡乃至悲剧的局面,终会被不堪重负的人民、历史所否定;而贤能的社会管理者及其主张,终会获得民众、历史的认可……
今天,人们回看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恐怕都能多次看到这类案例、现象。
但愿有五千年从未中断文明的中华之一国的两岸,都能有延绵不断的贤能的社会管理者(或曰贤能的“政治家”——如中山先生所言,“政”是众人之事,“治”是管理。政治家,即管理众人之事的专家)及其贤能的主张,造福于中华,使中华民族更好、更长久、更稳妥的屹立于当今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民族之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