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我说,你的学术思想很好,但是不能解决(国家)现实问题!我承认。有人对我说,你一心研究大宇宙、研究人类,对我们国家的大事一点不关心!这我也承认。
今天,偶尔看到方绍伟先生的文章《腐败的原因与治理新论》,借题发挥,也谈谈“腐败的原因与治理”这个问题。至于是否是新论,还请各位专家学者定论。
方绍伟先生的文章第一段如下:
张家界工商局前党组书记、局长黎圣喜,2010年8月7日被发现一丝不挂地死在一个年轻女子家中的床上。后来,有人给他赠送了一幅挽联,上联是:赤条条来,深入裙中,海棠树上梨花颤; 下联是:光溜溜去,坚韧不拔,牡丹花下黄牛归。横批是:畜生入死。据说,家属要求法医给个好听一点的死因作为横批,法医挥笔:舒服死了
本来这是一个以腐败为素材的恶作剧,也许,方绍伟先生为招引大众眼球,来个“先色夺人”,以便吸引读者!可见,如同讨论腐败这样严肃的文章,也要先“腐败”一番才有市场。
这倒使我想起了网上流行的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贪,还有一亿是笨蛋;十亿人民九亿贪,还有一亿在观看。
我很赞成方绍伟先生文章中的一个观点:“总结起来说:如果我们真想知道腐败的真正原因,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抵挡住任何美好愿望的诱惑;然后,把腐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分析分开, 再把对策分析中的理念分析与操作分析分开。做不到这个“双重分开”,正是迄今为止大部分关于腐败研究依然混乱不堪、不可自拔的原因”。
所以,本文不妨依照方绍伟先生给出的顺序阐释问题:愿望的诱惑分析——腐败的原因分析——腐败的对策分析——腐败对策的操作分析。
我们经常在国内主流媒体上看到,党内、政府出台的一次比一次严厉的反腐措施、反腐法规等等!结果呢?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心中有数。
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不能抗拒一切美好愿望的诱惑,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把反腐愿望建立在一切不切实际的基础之上!
我本人就曾经是没有“抵挡住任何美好愿望的诱惑”的人,年轻时候我对腐败是多么的情绪化,我觉得我若为官一定做清官,因为我恨贪官!后来,我觉察出自己在认识贪腐问题上的情绪化 ;当冷静时候扪心自问:我如果是一个官员,我会贪腐吗?我意识到自己若为官,也不一定是清官!这时候我自以为比较清醒啦!再后来,我觉得我若为官,决不是贪官,因为我以为自己到 达一定境界!现在,我觉得我若为官,是贪官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我认识到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坏人会转变为好人;而在一个坏的环境中,好人会转变为坏人。
我的结论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是人性!
倘若不是人性,我这个不好不坏的人,连自己能够做到清廉也不敢相信?
倘若不是人性,最有信仰、最大公无私、最有牺牲精神、最具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人,在革命胜利后仅仅几十年的光景里,一个个共产党员、一个个共产党的高官,都跌倒在糖衣炮弹的血 泊中?
倘若不是人性,“十亿人民九亿贪还有一亿是笨蛋、十亿人民九亿贪还有一亿在观看”,怎么解释?那是笨蛋的一亿确是脑残,因为不懂人性!那在观看的一亿却是无奈,因为没有机会!
人性,它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为节约文字计,这里不再做正面分析!
当然,除下人性这个根本原因外,导致腐败盛行的应该还有关键原因,比方方绍伟先生文章中所提到的“腐败的原因肯定与民主、法治、文化、地缘等4个因素藕断丝连”等等。这些原因,方 绍伟先生文章已经分析的比较透彻,我想谈的是另外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