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草根网站长与各位编辑的一个建言
2019-04-30
站长与各位编辑好!
得知网站有可能永久关闭的消息后,很是忧心与遗憾。也深知这是当前背景下难以抗拒的一件事。但同许多人一样,这么多年来草根网已经成了我们自己思考与生活的一部分,真不愿看到她就这样消失在今后的时空中。
经过几天的思考,我想出了一个应变与自我转型的法子,看是否可行?
主要是:一、召集与组织多个分门别类的发文评审小组,任何网上发文,需经自己专管评审小组的同意方可上传;
二、以这种分门别类的评审小组为基础,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论坛组织和运作团队,把更多、更深入、更敏感
的 思辨与争论分解到经常性的小范围“交流吧”或“争鸣角”中去;
三、学术委员会与网站,只需组织每年一两次或数次的研讨评审会,对各组集体研究后送交的、网上发表后反映较大的以及学术委员会若干人建议收入的高质量文章,集结成册或作为建言上呈广播。
对于经营的问题,可从与线下会议的住宿、会费等提成中收入一部分,寻求赞助解决一部分,广告收入解决一部分,甚至搞好了还可从论坛举办地的政府及相关企业那收取一部分。
以上建言,不甚成熟。但愿能有帮助。
祝愿:草根网能够坚强地挺过这一关,长青不老!
附:我在球人灯塔文章后的一段留言。
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草根的议论与建言(匹夫有责),是中央集权与多元大社会格局下需要予以容留的;然,草根的议论纷纷与各式建言,全都放到一个公开与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网上且吵作一团,这,就不能不让治理者动了限制甚至关停的念头。
“百家争鸣”,史学家、文化人齐声叫好,但那是在没有统一中央集权的极端纷乱情况下才能发生的。中华文明体大一统的常态,通常会是一种有范围、有限度、有圈子边界和非全民关注下的议论纷纷、激烈争鸣。所以,长远地看,即便这次能挺过去,恐怕也要走一条“网上严管慎议”与“网下放开争鸣”并举的路子。至于经济的问题与统一提交集思广益成熟建言的问题(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等,在这一框架下,相信反而能够走出一条破局的新路来。
目前,据我所知,已有一些人在致力于“思想吧”、“争鸣谷”、“百家论坛”、“哲学小镇”等常态化落地方面的事,草根网可以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博主与评论员资源,寻求与他们的合作共享、互利共赢。长此以往,甚至能将草根网的“散户市”最终转变为“机构市”。请大家考虑和商议。
|
草根简介
|
|
大道不明,故满目沟壑。独立寻道者,高远思考人。63年生人。中共党员。14年学海泛舟,19载军旅生涯,选择自主择业后经过商,办过刊。自2006年起,一直致力于思考、发掘与阐释《中华之道》。不以一人所悟所识为满足,欲见八方共明共循终成大道。作诗云:中华从来有一套,百年遮蔽甚寂寥。待到重构见天日,万众齐聚奔如潮!愿与真正为中华文明、人类未来新文明而思考奋斗的思想者们,齐心协力,共图大业。本人邮箱:wyl-125@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