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业界及经济学界都一定熟知摩尔定律。它最早由英特尔(Intel,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商)的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现任名誉董事长)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而于1965年提出的预言。原是指集成电路(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由于技术进步,而约每隔18个月便可增加一倍,性能也就此将提升一倍。
众所周知,四十多年来IT行业长足进步的发展证实了摩尔定律。反过来这一定律又成了IT行业的指导原则,广泛采用,由此也就成了一个“自证预言”(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人们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成事实。)。在实际运用中,摩尔定律也被概述如下:生产一定功能的IT产品所需的成本每18个月下降一半;因此反过来,一定价位所决定的IT产品的功能在同样的时期内翻番。
这样摩尔定律就由技术内涵引申到经济内涵,目前主要归纳有以下三种“版本”:
1、IC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同样性能的微处理器价格则会下降一半。
3、用若干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等IT产品的功能,每隔18个月翻一番。
遵循摩尔定律引起了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等IT产品的处理问题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技术的改进意味着可在价格不提高的情况下,每年问世的新产品都将拥有更丰富的功能。这就推动了IT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持续的增长。同时人们又渴望用电脑等IT产品完成更多更精细的工作,尤其是处理互联网上提供的海量视听信息。这种消费需求催生与推动了IT经济与信息社会的磅礴发展。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现在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由于经济不景气,忽然间人们对摩尔定律的反向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商家们不再以一定的价格提供愈来愈佳的机器性能,而是改为在维持特定功能水平的前提下,一再降低价格。
这一趋势最明显的例证是小型低价笔记本(上网本,也叫网簿)的兴起。你若要卷缩在沙发里浏览网页或是在飞机上写出一篇报告,那么这种上网本无疑是最佳最实惠的选择;虽然上网本的存储空间较小,处理能力也有限,用它玩最新的游戏恐怕是不行的。但它们跟两三年前的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却不相上下。况且上网本的价格更为便宜。在英国,一台上网本的价钱可以低至150英镑;在美国,250美元也可以买到一台。目前上网本销量增长惊人:根据从事市场研究的IDC(国际数据公司)透露,上网本的销量从2007年的18万台激增至2008年的1100万台,而在今年则将达到2100万台。
当前为应对金融危机,在价格更便宜和功能更强大之间,很多企业也是更看重前者。然而我们可以预言,那些让自己的顾客从摩尔定律的另一面受益的企业将最终从这场风暴中挺过去。这是本文主题的第一个结论。因此很多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应对策略。
本文主题的另一个结论,则来自摩尔定律的心理学原理——“自证预言”。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成真呢?这就是当一个人希望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去寻找和发现符合自己期望的正面信息,而不断获得的正面信息又会给你以强大的信心,你的行为也会随着这样的乐观心态而变得积极向上。相反,如果你一直担心某个坏事情要发生,就会不自觉地去发现一些负面信息,这样的信息越多,你就越害怕,心情越来越糟糕,行为上也就会更加毛躁、被动。最后,很可能由于紧张焦虑的心情和过分的行为导致坏结果的发生。
对付金融危机也一样。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对内对外多次讲话中,一直把恢复信心及坚定信念放在应对措施首位。胡锦涛主席在去年G20峰会上发布重要讲话,指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温家宝总理最近在达沃斯论坛年会上致辞中,也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战胜这场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信念的力量,远比想象的更为强大。国际社会和各国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在经济困难面前,各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有信心,国家领导人和各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企业对投资有信心,个人对消费有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他把这次欧洲之旅,称为“信心之旅”。
只要有信心,总会有办法。自信的人往往会是态度积极、性格开朗、观察敏锐、宽厚待人,也就必然会更多地创造机会和发现机会。那些安然度过2000至2001年间的网络经济泡沫危机的IT精英企业不就是明证吗?在全球裁员风潮中,阿里巴巴的马云却还在“寒冬”给员工重奖及加工资呢!这种逆流而上的自信心及气概,难道不令人钦佩与学习吗?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今天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不能在危机中爆发,就会在危机中灭亡”。 我们可以预言,那些让自己的企业与自己的顾客都充满信心的企业将最终从这场风暴中挺过去。这是本文主题的第二个结论。因此很多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国家应对措施及市场恢复的信心及克服暂时困难的必胜信念。
(注:两年前的旧作,首次发表。在全球金融大地震的“余震”中或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