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的宏观调控近年来不断加码,可是调控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还被戏剧化落了个“空调”的昵称。
个中原因,五花八门,可我从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屡禁不止的大建设、大发展中,看到了中国楼市为什么调控变空调的曙光。
近期,一份标为“特急”的相关文件陆续发到全国各省。这个全名为《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发改社会〔2011〕741号)的文件,由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土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发文,来势凶猛。
我们先搁置一下当前十一部委针对高尔夫的特急“通缉令”。
我们也姑且不谈高尔夫的血统里流着腐朽的贵族运动的奢华,也不谈它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更不谈中国东中西各地已把高尔夫当做城市的惊艳名片来为招商忽悠。而我要强调的是,在高尔夫辐射区,一般都是高档楼盘和同样被禁止的别墅集中营,这些高尔夫或形形式式诸如以乡村俱乐部、城市公园和休闲公园等名义的变相高尔夫,正在中国走红,并有疯狂蔓延之势。
据悉,早在7年前的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并从2004年开始,我国针对高尔夫球场先后下达了近10个禁令。
然而,7年过去,各地仍建设了400多家球场;而在2004年以前,如果以18个球洞为一个标准高尔夫球场,全国有高尔夫球场仅仅170家。禁令后的中国高尔夫市场反而比禁令前规模还要大、数量还要多。
而在这7年,中央部委就下达过近10道金牌来禁止高尔夫的建设,可现实的情况是,用四个关键词来形容我想很形象、很对味,那就是:屡禁不止!
现在,大家隐隐约约会感觉到为什么我们中国房地产的调控往往演变成可悲的、无奈的“空调”?
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上面的“禁令”形同虚设,下面的执行阴奉阳违。上面的问责就像毛毛雨,我的设想是,能否针对问责的上面人来个“反问责”?你们的航拍卫星是纸做的玩意?还是你们对于数据的处理和民众的投诉习惯性的漠然和冷对?刨根问到底吧,你们有令牌,你们到底怕什么?还是你们的令牌本身的出发点就是“纸老虎”吓唬吓唬人,或者明的禁令,暗的帮扶?
我想,高尔夫就像中国房地产的毒瘤,从这个毒瘤中,我们能窥视中国楼市调控变空调的脉络,这就是,7年的高尔夫调控,近10个禁令的颁发,可是高尔夫非但没有变少或者为零,而是大大的屡禁不止的玩魔术般的变多了,就像房价,有多少个年数都在说要回归合理,数年来,更有多少个“国六条”、“国十条”、“国八条”、“新国八条”等等条条诞生,可是房价依旧“猪坚强”的高居不下。
诚然,10年来,香港规划部门未批准过标准高尔夫球场,在香港建高尔夫球场,要经过规划、地政、康文、民政、水务等部门的严格审批,还要考虑社会意见。日本的高尔夫球场中,80%经营状况严峻,由于一度急于上马、盲目集资和投资,导致球场供过于求、经营面临困境,现在约800个球场出现财产纠纷而诉诸法律,建设高峰期出现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平均每年有100个高尔夫球场开张,现在日本的高尔夫球场数量,比实际需求多了约1/3。
也许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的缘故吧,高尔夫才会屡禁不止,高房价也才会居高不下。
我的理解是,我们在处理高尔夫和房地产调控中,给民众最大的感觉,就是三令五申的不管用,还有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不强,长此以往,抑或是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了!
难怪今年有领导表态说要用铁的手腕去治理房地产!
我们拭目以待!但愿我们的楼市调控真的不要再“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