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听到有人说,按照人均GDP的目标,中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邓小平当年提到的2050年的目标。其实,这个问题不能简单比较,需要客观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中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按美元(官方汇率)折算人均GDP大约为3700美元左右,到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极有可能达到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以2007年美元的划分,人均国民收入93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经济体,936-11455美元为中等收入经济体,1145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又以3705美元为界划分为中低收入经济体和中高收入经济体。
以世界银行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即将达到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不知道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2010年人均GDP肯定会超过4000美元,而汇率贬值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依次来衡量2010年中国一定会达到中等发达的程度。
因为受价格影响美元的实际购买力是变化的,所以,世界银行在划分不同经济体的发展水平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到2010年世界银行是否还会按照3705美元来划分中高和中低,我们不得而知。按照惯例还会发生变化的。这个标准是否会超过4000美元?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到2000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800-1000美元,到2050年再翻两番,达到4000美元。以此来衡量,那么我们现在就已经达到了4000美元,是不是已经超额完成了?不尽然!因为,邓小平同志说这个目标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一美元是现在的两美元还多(2008年一美元相当于1990年的0.6美元,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大幅提高,通货膨胀很厉害,因此,2008年的一美元肯定小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0.5美元,注:80年代美国具体的价格指数数据我还没有找到),因为受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美元的实际购买力是不断变化的,不同年代的比较需要以平减指数进行换算。
从以上分析可知,到2010年,邓小平当年提出的2050年的4000美元(80年代美元)目标相差甚远。因为现在的4000美元不足80年代的2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