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怒的事,那是清代的事情,这是大清做了很久的关键。今天的事,我的看法,是治躁。理由如下:
1.躁,古字的写法是很能说明的问题的,左边的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只脚,右边的事情就重要了,大树上的三只鸟儿,放在一块儿,就是一躁字。
2.今天的躁,是物欲的结果,所以研究“物”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字的意思是除了人自身之外的东西,用传统文化的说法,这叫身外之物。可这“物”字让当今的社会人类的心思乱了,只知贪求不知足,所以躁。所以,这是需要治的。
3.明天不躁,关键是“仁”。我的看法是,这仁字得用古时候的解释,也就是“与人共之”是也。所以,明天不躁的关键是,为官(古时候叫“士”)者不怒,和言悦色地跟民说话;为商者(姜尚时即称之为商了,介不商纣之商)者不躁。也就是我曾经说过的,投资人和经理人做正确的选择,把利看得合理一些就行,维持这个水平,然后限制“物欲”即可。所以说,这是需要限制的。
4.到了三十年河西的时代。中国之为国,能够统一的关键是“东方文化”优秀,正像是季羡林老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季老说了十年之久。现在很多都看到了,拯救世界之文化不是一味追求“物欲”的西方文化,这一不能让人类社会持续的文化,是一种我们过去一段时间里说的“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那需要人与自然一体的“天人合一”,顺之则昌的大道理在我中华。我们看到了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更加的“自然”。
这一段时间在读“书”,常想文化之重要,写短文的事情没有顾得上。今日写一点点文字,就是想记录一点新的体会,以谢朋友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