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所在
现在国内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共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不仅仅是提高流动性就可以成就,还必须解决实体经济的具体执行问题。这个内需潜力到底在什么地方?只有找准方向,内需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启动。不难看到,当前大中城市的内需除房地产之外,其它产业已经几乎没有大幅提升的市场空间,更大的市场潜力隐藏在县乡以下区域。中国农村幅员广大人口众多蕴含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现在的问题是县乡以下区域的人民群众没有钱(中西部地区尤为严重),无法把他们的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如何让广大农民挣到钱?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经济最重要的现实问题。
中国现在的经济板块
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可以被看作是由几组经济板块所构成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各种经济板块的不同组合,城市与农村是一种组合、沿海和内地是一种组合、外向型与内向型是一种组合。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各种板块之间不通畅各自发展,有些发展得有缺陷,有些发展得较好,还有一些发展得过头了。
板块之间的流通状况
首先看城乡板块之间的经济关系。农村为城市提供粮、油、鱼、肉、果、蔬、棉、麻和农民工,城市为农村提供其它一切生产、生活所需的物品,大到拖拉机小到针线。因为在这样的市场交换当中农村的收入很低,所以城乡经济的互动受到严重限制。这是农村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也是城市生产的产品找不到农村销路的原因。
再看沿海与内地板块之间的经济关系。内地为沿海提供了能源、原材料和农民工,沿海向内地提供高科技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与城乡经济关系相似,在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关系上也存在着市场交换总量严重不相等的问题。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十分发达,相比之下内地的乡镇企业非常稀少,这一点也是沿海与内地的重大差别。
最后看外向型与内向型板块之间的经济关系。内向型企业向外向型企业提供能源、原材料和外向型企业全体员工及家属的生活用品,外向型企业把产品卖到海外挣回美元,通过政府换成人民币,支付给内向型企业。国家手中的美元现在大都变成了对美国的债权和国家外汇储备,尚没能形成国民财富。
外向型经济与沿海经济有着较大的重合,其它经济板块之间的联系很单薄,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关系最为单薄。各板块之间的交换不对等造成的流通不畅,严重地限制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如何使得各板块之间流通顺畅,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只有各板块经济之间建立起充分的流通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发展县乡经济
我们以前的发展重点过分集中在大中城市,这样才造成了今天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也造成了今天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应对危机扩大内需,出路在于在城乡之间,加大力度发展县乡经济,尤其是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县乡经济。政府要把投资的重点和经济建设的重点下放到县乡,让乡下的人在建设乡镇中挣到钱。目前在县乡发展经济具有一定的区位成本优势,只要项目选择恰当布局合理,存在很好的发展空间。如能使乡下的广大群众挣到钱,巨大的内需市场也就随之打开了。这个道理和中国当年开始改革开放时华侨回国投资谋求发展是同样的。
县乡经济的加速发展会缩小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缩小沿海与内地的差距。县乡经济发展了,农村人的手中有了钱,也就解决了外向型经济产品内销的问题,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的冲击。县乡经济发展起来,也就减少了大量人员集中涌向大中城市,缓解了大中城市的住房压力。大力发展县乡经济是中国走出经济危机的必经之路。
发展县乡经济的困难
发展县乡经济只能走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让全体农村的群众自己站起来、自己致富、自己发展。发展县乡经济的困难最主要在于提高县乡干部和农民的市场意识、经济头脑和经营才能。
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才干?请参见我的另外一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