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民族的智能往往在战争中被激发出来,金融危机能激发民族的智能吗?
答:危机对于衰退中的民族而言是一种危险,对于崛起的民族而言,反而是一种机会。不过民族的智能被激发出来总是曲折的。中日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智能,同样的道理,拿破仑战争也激发了日耳曼民族的智能。这次的金融危机到底会激发哪一个民族的智能?安格鲁撒克逊民族?大和民族?中华民族?犹太民族?
说明:金融危机全球化凸显了美国垄断全球资源的失败。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货币是资源的倒影,资源是主体,货币只是它的影子。另一句话也很流行,货币是商品和劳物的索取权,美国透过美元霸权,向全球索取了过多的商品,形成过度消费的泡沫。历史最大的讽刺是,强权可以无止境地对外掠夺,但最后的结局都是因为扩张过度而崩溃。过去的罗马帝国如此,今日的美国也是如此。任何强大的帝国,只要面临国力极限而继续向外扩张,都会以崩溃做结局。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都是未曾评估到自己的国力的极限。秦帝国的寿命只有十五年,也是因为整个帝国的国力绷得太紧,始皇一驾崩,国家就四分五裂。但任何强权的崩溃都会给历史留白—让新的强权迅速崛起。
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这个巨大的泡沫崩溃会给人类留下什么遗产呢?全球金融体系的形成,将提供一个巨大的机会。那个民族有此智能来利用此巨大机会,将在未来十年内逐步明朗化。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机会比安格鲁撒克逊民族或大和民族都大得多。但比起犹太民族,仍有待观察。打个比喻,无垠的大草原给成吉思汗提供了巨大的机会,金融全球化就象无垠的大草原一样,有金融智能的民族将可以一马平川,驰骋全球。金融风暴愈大,全球的金融体系就愈加成型,当然目前的型有点破碎,但是危机一旦过去,新的金融体系就会郝然凸显在眼前。能够利用此巨大体系的国家,将变成未来全球的主导者。这一点对犹太民族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对中华民族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什么说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呢?因为在过去三十年,中国在生产力方面不断向发达国家学比赶超,终于变成世界工厂,虽然代价付的很高,但总算在生产力方面有一个巨大的雏形,只要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未来的生产力冠于全球应可期待。但是金融力目前都找不到出路,这就是未来最大的挑战。生产力有日本、四小龙的范例可以借鉴,可以总结别国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更完整的发展计划与方案,大量减少了摸索与试误的过程,所以三十年就能把生产力大幅提升上来,但金融力却没有想、前例或楷模可资借镜。日本、港台的金融发展经验都不适用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只有创新才能找到出路。如何把社会主义的金融力发扬出来,这是史无前例的挑战。过去金融力的强国都是走资本主义路线,中国要从社会主义的架构中发展处金融力,确实全前所未有,不知道有关当局对这一点有何新构想或新方案?上海两个中心的十年规划只是硬件的起步,软件何在呢?
有一个模糊地答案正在闪烁着,那就是道家思想是中国金融力的文化源泉,但很多人尚未深刻体会出这个道理。中国文化有一个双重优势,那就是儒家文化有利于生产力,国情三十年的发展经验已经显示出来,另外道家思想则非常有利于金融力。这两大思想,一实一虚,儒家是事实就是,道家是虚静为本。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没有道家思想,将是无源之水,很快就会干凅。没有道家思想,中国在金融力方面,根本不是犹太民族的对手,并且会输得很惨,就像近期不少的海外投资案一样,几乎变成标准的冤大头,被人设计的时候一点警觉心都没有,输的太冤枉了。
中国文化的定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那就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非独尊儒家的学术,而是独尊儒家和法术,是儒法并重的大格局。大家都晓得法家思想的源头来自于道家,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即可看出。因此道家思想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后来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一碰撞,更产生了辉煌的盛唐文化。到了宋朝以后又形成了理学,传入西方变成西方启蒙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因此从历史的脉动来看,中国的道家思想是时而辉煌,时而起伏。如今面临金融力的挑战,只要把道家思想的潜流挖掘出来即可,并不需要无中生有或借鉴外国,我固有之也。
金融危机正在呼唤着中国金融力的出现。次贷危机留下一个巨大机会,高明的金融民族可以一马平川,驰骋全球。只要重新认清自在文化的潜在优势,中国的金融潜力可以透过道家思想完全爆发出来。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中华民族乎?犹太民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