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富马化腾财富的真正来源
2017-08-10
当下房地产公司与网络公司CEO豪富,总是以在十几年时间里获得天量的财富,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观念底线。王健林301亿美金、马云356亿美金、马化腾361亿美金,等等。依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在他的金融课中的解释,这种财富来源于现代金融,也就是股市中的“未来收益流的贴现”。这种解释固然也没有错,因为这些豪富都是在股市中上市的公司的CEO。但是,这些解释其实是没有作解释,因为,对一个财经人员来说,这都是常识,谁都可通过表面现象的观察可得出来的解释,也就是说,这是谁都知道的、通过表面现象的观察可获得的一个解释。但是这种解释,并没有触及这些财富的真正来源。
必须首先说明,股市中股票的价格,的确是“未来收益流折现”。这在笔者的《信用价值论》中,在创立“双轮经济构架”理论时,甚至将其作为划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本质区别中,唯一的交易对象的标准。或者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本质区别,就是交易对象不同,虚拟经济的的交易对是不是实物,而是“未来收益流折现”。《信用价值论》中对这个概念是经过了理论辨证的。笔者并不否认从表面现象上来看,这些豪富的财富是来自上市公司的股市交易。没有股市,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财富表现。但是,如果继续追问下去,股市为什么能够进行“未来收益流折现”交易?当代豪富大亨的财富来都是这些CEO们的管理劳动体现吗?都是他们个人资本收益的“未来收益流折现”的体现吗?依据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问是无法回答的,第2问、第3问的回答是肯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这些都是他们管理劳动与资本收益的“未来收益流折现”。但是,依据《信用价值论》理论,他们管理劳动与资本收益的“未来收益流折现”,在这个总财富中只是占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是来自社会资本生产的价值转移(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是《信用价值论》中重新定义的新概念,是属于蔡定创《信用价值论》中所独创的五大理论之一,这独创的五大理论是:“双轮经济”构架理论、 “印钱消费”理论、四次分配理论、社会资本生产理论、资本条件下非资本价值生产理论。)。
西方经济学是否定资本利润来自剩余价值的,通常都认为这些豪富大亨虽然每一秒种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都是来自他们的管理劳动。关于资本家的管理劳动是否有劳动价值,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也不否定,资本家的管理劳动也是劳动,当然也会产生价值,也会构成财富大亨的价值与财富来源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这里的理论分歧在,《信用价值论》认为,资本家的管理劳动与资本生产的利润收入,只占财富大亨的财富来源的一部分,财富大亨的巨量财富来源,主要是社会资本生产的价值转移。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曾在2016年4月写的《潘石屹给美国捐款一亿美元是谁的钱?》,在这篇文章中我就通过引用《信用价值论》中的社会资本生产理论指出,潘石屹给美国捐款一亿美元,这个钱(价值)中有大部份是属于社会资本生产的价值,也就是说,其价值来源于社会资本生产,当然也不否定有一部分是个人的劳动所得,具体占有多少需要依据《信用价值论》来做相应的应用理论研究才知道。
人们总是满足于直观的表面现象、陈旧的传统观念,因为追根溯源是很艰难的事。宏观经济学更是容易受到浅薄的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蒙蔽。经济学传教士在中国大受欢迎就是证明。但是,这种传教是有毒的。因为财富来源问题的理论,直接关系到正确的税收政策的制定,而正确的税收政策,则是关系到财富的分配、社会的发展的大事。
如果我们追溯,股市为什么能够进行“未来收益流折现”交易?股市中的财富来自哪里?是不是来自劳动价值?可能你所看到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当然,要进行这个追溯是个很艰难的理论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只有《信用价值论》进行了这一追溯,西方经济学者不可能进行这一追溯,因为如果进行这一追溯就必须要从基根上推翻整个西方经济学,因为这是不同的生产方式问题,是根本不同的理论体系。要从理论原理上说明为什么当代豪富大亨的财富主要来自社会资本生产,由于涉及到不同的生产问题,不是本文这样的文章体量所能说得清楚的,本文这里只能告诉大家依据《信用价值论》理论原理来观察分析所得出来的理论结论:
当代豪富(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互联网)在短时间所获取的巨大财富,决不是个人劳动所得,也不是个人资本利润所得(这个只是占有其中的很少的一部分),主要是来自社会资本价值生产的价值。具体地又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资本信用价值生产的价值,这主要是指股市。股市为什么能进行“未来收益流折贴”交易?原因就是因为政府建立了股票市场,政府对建立与管理股票市场是必须要进行财政与信用两方面投入的,这种行为也是政府进行社会资本生产,正是因为政府进行了这种社会资本生产(具体的叫做社会信用资本生产)行为,才使得股市能进行“未来收益流的贴现”交易。因此,股票的这种“未来收益流的贴现”的价格中,其中一部分是来自政府的财政与信用的投入所产生的价值(要注意,这主要是对一级市场原始股东而言,不包括二级市场股票购买者,因为二级市场股票购买者是被“贴现”者,是付出价格的一方)。
二是社会资本进行的实体价值生产的价值(这里增加“实体”二字,是为了区别上面“信用”价值生产,二者都是属于社会资本生产)。社会资本实体价值生产是很复杂的一种生产,与资本生产的“分工劳动”不同,它是采用“聚集生产”与“聚合反应”的方式所进行的生产(关于“聚集生产”与“聚合反应”,这是两种新概念的价值产生方式,详见《信用价值论》第六编中第19章491-502页、第23章591-617页中的论述)。它的价值产生方式与“分工劳动”是根本不同的。
西方经济学给人们灌输的观念是政府不能从事价值生产,这是完全错误的。政府的大部分职能是为企业(资本生产)生产环境产品,这个环境产品包括政策环境、安全环境、知识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劳动者技能与社保环境、交通运输环境、互联网环境、其他的各种基础设施环境等等。离开了这些环境,任何一家资本企业都不可能从事任何价值生产。这些环境产品的价值通过“聚集生产”与“聚合反应”的方式参与企业(资本)的生产过程,其原有价值转移到资本生产的商品价值中去。因此,我们通常所见的资本利润中,就有部分是来自社会资本生产所转移来的价值。
为什么豪富大亨主要来自房地产与互联网?其原因也就是因为社会资本对房地产与互联网的投入是特别的巨大。我们知道,在山沟里的土地与房子不仅过去不值钱不升值,如果没有任何开发,今后仍然是不会值钱不会升值。但是,一旦政府修了路,该土地立马升值,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是因为有社会资本生产的价值转移。政府对城市里的各种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不仅十分巨大,而且源源不断的在投入,使得城市该地块的房价不断地升值。房地产商所获得的收入,本身资本投入所产生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来自因为周边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升值,这种环境改变是很广泛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环境,甚至也包括人口素质与社会文化环境。在互联网上,社会资本的投入往往也是十分巨大的。互联网到达今天的便捷支付与电商,不要说互联网本身的硬件环境,国家的快捷运输系统,国家为此投入也是十分的巨大的,还有人们所想象不到的使用互联网支付系统的人的培训,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本的投入,属于社会资本投入的范围。整个房地产、互联网所依据的全部环境,都是源自于社会资本生产的结果,私人资本投资所创造价值在这其中是微小的。因为,在房地产、互联网方面能在短短的十来年间产生前所未有的豪富大亨,原因就在于社会资本生产在房地产、互联网相关的方面的投入巨大。房地产商、互联网商较多地获取了来自社会资本生产的价值。
社会资本生产的价值,是全社会劳动者劳动价值的积累,它的所有权属性是全社会的共有。如果依据《信用价值论》理论,社会资本生产所创造的价值,应该通过国家税收方式,收回国家财政,或者提供给全社会共享、为全体劳动者所共有。
当今,社会资本正在生产着日益巨大的劳动价值,但是,目前这部分巨大的劳动价值,大部分仍然为个人占有,甚至为外国人占有(例如,阿里巴巴公司最大的股权收入人是日本人的孙正义等)。这种不合理的财富占有方式,才是当代造成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根本原因。
对此,《信用价值论》已经从理论上彻底揭穿了这一秘密。笔者也多次著文呼吁,必须依据新理论改革税收系统,确立公平合理的税赋。但是,中国人都是如此的麻木,不仅仅是财富拥有者、代表财富拥有的媒体、资本代言人不待见这些理论,即使是自称劳动者利益的代表人,也同样的麻木不仁。
劳动者翻身解放、社会主义革命的实现,必须要彻底打破一切传统观念所造成的新的桎梏,这种传统观念不仅仅是来自西方经济学,也包括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是这些传统的、陈旧的观念使得即使就在眼前的社会主义都视而不见。主流的经济学家们、主流的媒体至今还在引导人们走自由资本主义的死路,主流的教育甚至还继续在培养着社会主义的掘墓人。可见今天世界,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样是十分迫切。
|
草根简介
|
|
原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毕业。十七年军旅后转至省单位工作,先后为IT、外汇投资公司总经理。倾心于强国,并致力于经济与改革等方面的探索。著有《资本论续-信用价值论》、《货币迷局》、《印钱消费》、《双轮经济》。QQ:50058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