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频频爆出幼儿园的事件,中产阶级教育面临的陷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不过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思路,要扭转几乎不可能。因此中产家庭需要自己下苦功自创新模式。
比喻食品安全,有陷阱。但是大家空喊,很少有人真正下功夫去自创新路。现在这个涉及到小孩了,可能会有人下狠心自己摸索。我这里也就是随便这么一说。很难说会不会真的有人执行。
5000元一个月,结果还是不安全。实际上高价出了,本来是希望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要幼儿教育,要好幼儿园,才能被好小学收去,才能进好中学,最后进好大学。才能有好职业。才能象自己一样,做一个成功的中产。
这个是中产的大呼隆思路。问题是现在起跑线不安全。这个问题严重了。
这个思路还有一个问题是投资与回报。这个一般家长都很少考虑。就是这么一路竞争,5000一个月幼儿园,一年6万。接着小学,补课,各种额外费用,估计要10万甚至更多。中学也会加码。大学更耗费。托幼小中学,3岁开始吧,7岁上小学。15年读完到高中毕业,估计每年平均10万,150万。大学4年再加50万。算一种定投,也要计算利率。所以不会少于300万。
这个投资,也是要考虑的。
有一种替代的方法,就是让小孩现在公立学校念到4年纪,然后转国际学校,最后出国读书。
还有一种,就是很多家长在原来的路线上,孩子跑完高中毕业,结果考不上重点。于是接着大学毕业或者没毕业就出国,再投入200万人民币,念个1-2年的硕士。
不管哪种办法,一般真正成功,就是学习上出类拔萃出来又找到好工作的,估计不会超过20%。80%的人是达不到预期的。
最差的20%,是花了500万,孩子国外回来,从5千甚至更低工资开始。一年就是6万,500万,要80年还本。
如果不这么做,不投入那么多,小孩念得一般般,最后可能只花了100万。剩下的400万,不管孩子做什么工作,每月补贴他5000元,那么可以补贴60年。如果花了200万,剩下300万,也可以补贴50年。
再换个思路,500万,如果投资稳健,每年5%的回报,就是25万。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小孩慢慢地学会稳健地投资的话,他可以拿着这个500万,笃悠悠地享受25万一年的收入。所以5000元也好,3000元也好,只是一份普通工作,无所谓。
换句话说,作为中产阶级家庭,不必在意靠什么重点,主要地是培养小孩:
1. 稳健持重的品格。不贪婪不奢侈。安于中产。
2. 具有优秀的常识积累和基本的大学教育基础。这个是投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3. 在大学之后,进修学习一些稳健的投资工具。
就可以了。
所以,从一开始,就憋去什么起跑线绞肉机。安之若素。就是大学进二本或者大专,都不是大不了的。
所以无论在哪里读书,安全第一。而最后是不是读到学霸的水平,未必是必须的目标。所谓望子成龙,可能是自套枷锁。
所以在托儿所幼儿园阶段,比较理想的,是在自己的小区,有一个小型的。免去远送劳顿之苦,家里人随时也可以去观察一下。同一个小区的一般经济水平也差不多,所以合作集体制,是可以的。
由于政府不允许无证无资质自己开办,所以需要政府提供平台。既然现在连医疗也有浙江在搞医疗商场,所以搭建平台对政府不是难事。当然政府愿意不愿意,不知道。也许政府就是要把大家纳入教育利益共同体,那就只好家长自找适当的非营利幼儿园了。不过肯定越来越少。
平台提供管理人、师资、统一供应营养餐,小区落地一个房子,公有,家长集体提供营运资金。这样的机制不以盈利为目的,就是图个安全。
由于现在小学已经跟幼儿园结成利益共同体,就是必须是这些幼儿园出来的才能进好的小学。所以家长必须树立前面我讲的那种新的教育观。也就是小学阶段就不追求一定要进重点。
关于小学中学大学怎么办?另外找机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