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失业对国民经济的深远影响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
我们社会真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是“大-小”模式,不是主流经济学虚构出来的“有限-无限”模式,所以在真实的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生产过剩现象,而生产过剩最令人头痛的表现形式就是失业。因为主流经济学不能解决失业问题,所以现实的经济运行必然会以荒诞、变态的方式来掩盖这一问题。其中比较离谱的方式就是前面讨论的国际贸易摩擦。所谓贸易摩擦,其实不过是各国政府“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本能冲动的反映,这种冲动说到底,就是各国政府都想把自己解决不了的失业问题推给外国。
现在可以为大家解答前面让你们存在脑子里的问题了。为什么老百姓都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政府却总要想方设法挡住外国进口的这类商品?那是因为,这些商品一进来,就会挤占国内企业同类商品的销路,导致国内企业亏损倒闭,失业率升高。政府没有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只好搞贸易摩擦,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就业。通俗地说,进口价廉物美的商品确实是占了别国的便宜,但这样的便宜没有一个国家敢多占,因为一旦吃撑了,目前还找不到解药。那为什么贸易摩擦的形势在经济危机期间特别严峻,到了经济复苏期间又相对趋缓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经济危机时失业率特别高嘛。
所以失业问题不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有人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率高一点低一点那么简单。实际上,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在那些看起来与失业问题无关的地方,都可能存在掩盖失业问题的荒诞、变态的行为,当然这些行为常常是无意识的,比如我们为了获得外汇而扩大出口,一般都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很少有人认识到这其实是为了掩盖失业问题的荒诞行为。只有掌握了我给大家介绍的这种观察失业问题的新视角,我们才能正确识别正常行为和荒诞行为。例如,科学早已证明,吸烟有害健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干脆关停整个烟草行业?这里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我们无法安置这个行业以及受益于这个行业的庞大从业人员。所以,一边宣传吸烟有害,一边大量产销香烟,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荒诞景观。
在现代社会,甚至可以说,失业率越低,经济行为的荒诞程度就越高。就是说,即使失业率为零,也不能说明这个社会不存在失业问题,而只能说明失业问题已经被整个国民经济以非常荒诞的方式掩盖起来了。例如,美国有史以来失业率的最低点是1.2%。这个低失业率是怎么达到的?是不是像主流经济学家说的那样,失业率越低,说明市场经济运行越接近理想状态?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失业率是在二战期间取得的,当时大批美国青年出国打仗,国内工人则加班加点制造军需物资,这样才创造出低失业率的纪录。战争当然是比出口商品换纸票子更荒诞的行为,因为后者至少还在创造财富,只不过中国人创造的财富白白让美国人享用了,而前者则纯粹是在毁灭财富。毁灭财富越多,失业率就越低,这真是一种骨灰级的荒诞。
上面说的这类荒诞现象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果大家学会了从生产过剩的角度观察现实和历史,肯定会有不少新发现。其实,人类用荒诞的行为掩盖失业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公元1世纪的时候,罗马帝国的器械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很省力的工具将沉重的石柱搬运到神殿,但当时的韦斯帕西恩大帝拒绝使用这种工具,因为他明白,这种工具会使很多人丢掉搬运石柱的工作从而减少收入。就是说,他为了不让人们失业而拒绝使用新工具。这件事,可能就是人类以荒诞行为掩盖失业问题的开端。那时候的人已经有本事搞科技发明,却没本事解决失业问题。这个状况直到今天仍无多大改观,因为人们一直未能找到观察经济现象的正确角度。但是这种状况彻底改观的日子可能已经不远了,如上所说,现在已有一批前卫人士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很可能已经找到了这个角度。
概括地说,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市场经济荒诞性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剩,要从荒诞回归正常,必须找到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的合理办法,具体地说,就是要找到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主流经济学由于从基础上就错了,根本就不承认生产过剩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指望这种经济学解决生产过剩带来的失业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符合实际的新经济学。这种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根本不同在于观察经济现象的角度,就是不再从资源稀缺角度,而是从生产过剩角度观察和解释经济现象。那么,这种新的经济学能不能找到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从而一举消除经济领域中的所有荒诞现象呢?答案是肯定的。
信心来源于常识。既然所有麻烦都源自我们的生产能力太大,那么这样的麻烦一定是很容易解决的。主流经济学虚构了一个以有限的米饭填饱无限大胃口的任务,所以尽管这种经济学越搞越复杂,却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面对问题只能讳疾忌医,结果必然欲盖弥彰。反之,现在我们发现了生产和消费的真实模式是“大-小”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解决问题,相当于我们有一大桶水,现在要灌满一个小桶,那么肯定只须用简单的办法就能完成任务。因此,即将来临的经济学革命与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非常相似。哥白尼革命带给我们的新知识是:当我们以地球为坐标原点描绘太阳系各星球的运行轨迹时,会发现那都是极难把握的复杂曲线;只要把坐标原点换到太阳上,各行星的轨迹马上就变成了极简单的椭圆!从复杂到简单,关键在于观察问题视角的转换。只要从资源稀缺视角转到生产过剩视角,我们就会发现,生产过剩本来就不应该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相反,在正确反映经济规律的新理论框架中,生产过剩应该成为构建更高级社会制度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生产过剩才能为一个丰裕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现实如此荒诞?为什么“下岗”会成为令人恐惧的惩罚?因为我们正处在一场经济学大革命的前夕。如前所述,这场经济学革命是由我们中国学者发起的。目前还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经济学家得天独厚的历史机遇。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只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各领风骚三十年。我们既经历过计划经济的兴起与崩溃,也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成功与困感。因此,只有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才有可能在这两种很少交集的经济学体系的碰撞中找到新的灵感,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我们人类的失业、贫困等经济问题。
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