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金、银、铜以前都被用作过货币的参照标准,但实际上他们都是伪货币之锚。要不然,我们会依然将它们用作货币之锚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大幕后面的货币之锚呢?
让我们首先分析完全交换的社会,我们假设,在完全交换社会里,人们出售他们所有的产品给社会虚拟中转库,然后从社会虚拟中转库购买所有的产品,从整体上来看,在任何的时间段 内,如下关系成立:

其中:
P表示包括处于在制品在内的有形、无形产品的总数;
M表示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各种能量载体的总数;
N表示生产这些产品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的总数。
很显然,货币之锚是生产暂存于社会虚拟中转库内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总热量与所有损耗掉的生产工具的价值之和。工具的价值是生产该工具的假想的能量积累,我们也可以换句话说 :货币之锚就是生产暂存在社会虚拟中转库内的产品过程中所需的真实的与虚拟的能量消耗的总和。
即便在现实世界里,交易价格会上下波动,上述论断却依然成立,因为正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在自然价格基础上价格的增加或减少,只是引起了社会虚拟中转库中的产品的所有权构成 发生变化而已,别无其它。
经济学界寻找货币之锚已经很久很久了,大家都隐隐约约感到了它的存在,或者说是希望它是存在的,可它却一直都是处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中。如今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我们就很容 易地得出如下结论:货币之锚它既不是黄金白银,也不是张五常先生提议的类似于股票市场的由某几种商品价格构成的综合指数,在社会上流通的货币是由生产流通中所有物品的(直接和间 接)的能量总消耗值所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