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有两大病灶是娘胎里带来的,也是与生俱来的,这两大病灶基本无药可医,如有不信者,大可一试,看看自己的智商能否做到妙手回春?当然,采用国营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另当别论。除此之外,笔者认为神仙难解。
自由市场体制病灶一:抛荒价值规律
什么是抛荒价值?抛荒价值就是指企业生产的商品存在大部分价值不做任何形式的分配,由于商品价值不用于分配,那么它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商品本身生产过剩。抛荒价值就是指不做 量化货币形式进行社会分配的商品价值。至于抛荒价值有多大规模,它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创造总物资财富的三分之二的价值抛荒。初次评估,改革开放以来的抛荒价值规模为450万亿元 。数据详情请参阅笔者的《智能社会分工管理学说》。
由于天量的商品价值抛荒,彰显社会中的货币分配总量严重不够,从而导致社会各行各业80%左右的经济失去生命力,整个社会各业被钱荒危机所笼罩。而作为社会金融,它只不过是社 会长期在钱荒危机之下衍生的短期经济救助机构,专门去应急的救活那些半死不活的企业。但从长期来看,金融根本就解决不了钱荒危机病灶,它只是做到了积攒经济危机规模的推手与放大 镜作用。至于社会钱荒危机的病灶,则来自于社会中的抛荒价值规律。由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抛荒了450万亿商品价值,以此标志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存在450万亿的增量货币供应缺口, 它直接导致了社会各业长期伴随钱荒危机与一路的艰辛。
为什么社会越是发展越是出现贫困化的奇怪现象?为什么物资财富越多越是贫困化?为什么社会中80%的企业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因为社会中缺失了450万亿的增量货币分配,各行各业何 来生命力?
如果用公式来说明社会中的抛荒价值规律,那就是:商品零售价格-商品的生产成本价格=抛荒价值。所有的商品生产概莫能外。
商品零售价格与生产成本价格之间的差价的实质也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平均水平的差价甚至是生产成本价格平均水平的两倍,但这个差价价值缺失量化货币分配,它的直接 后果导致了市场货币利润的枯竭,进而导致全国80%左右的企业失去生命力。
或许读者会想到,既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存在450万亿的增量货币供应缺口,为什么国家不大量印钱来搞活社会经济?因为市场中的通货膨胀规律成为了国家增量货币供应的障碍。大量 印钱必然导致物价飞涨,人民币信誉尽失。所以,在印钱这个问题上,国家政府左右为难。除非有人能够想出办法结束货币通胀的规律,否则,抛荒价值规律永远不存在破解的一天。抛荒价 值规律是自由市场经济社会的主要病灶,它直接宣布了整个国家80%左右的企业的死刑。
自由市场体制病灶二:利润维持社会经济生命的荒谬
众所周知,自由市场经济的生命依靠利润来维持,社会中各行各业一定要将生产的商品销售,然后依靠销售商品获得的货币利润来维持行业的生命,如果商品销量不够,将导致收入不足 ,那么行业就要面临亏损与资金链断裂,那么行业的生命就难以为继。
为什么说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依靠货币利润来维持生存是荒谬的?因为每个人付出劳动创造就应该得到回报,为什么各行各业付出巨大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大量的物资财富,而大量的企业却 得不到回报?或者是得到很少的回报?难道说各行业的老板没有付出劳动吗?究其根本,是因为国家把他们的命运交给了消费者,由消费者付出的货币来决定各行各业的生死存亡,从而导致 利润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生命线。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利润是因为抛荒价值规律带来的枯竭,它不足以支撑社会中各行各业最基本的生存,以至于各行各业饱受钱荒危机的困扰在生死存亡间挣扎 ,而借钱养命才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借贷可以救得企业一时,但救不了企业一世。企业要想长期活命,打开销售渠道来获取货币利润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然而,自由市场天生的利润枯竭与 有限的货币收入只能照顾得了很少一部分企业,而绝大部分企业只能亏损与破产,或沦为僵尸企业。
如果要鉴定社会各行各业依靠销售商品之后获得的货币利润来维持生存到底合不合理?这要从货币的定义开始顺藤摸瓜。国家发行货币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在理论届对货币的定义是,一般性等价物、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延期支付标准、储藏价值手段、记账单位等等,其实,这些定义说了很多也没有说到点子上,标准定义应该是“国家针 对现实中的商品而发行的等价的通用支配证明,国家发行货币的目的就是分配现实中的商品价值,将商品的价值进行货币量化之后分配给所有劳动者,然后由劳动者来支配(消费)市场的商 品”。也就是说,国家要利用货币分配来取代实物分配。实物分配是直接分配,货币分配是间接分配。国家采用货币分配的实质就是将市场中的商品价值总量进行分摊,将商品价值总量进行 货币分摊就等于是将市场中所有商品的支配权力分摊。每个人拥有存款的多少标志着自己在市场中占有商品的份额的多少,也意味着每个人对市场中的商品行使支配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每个 人要想多拥有商品的支配权力就多付出劳动,然后多获得货币酬劳。
就在这个简单的定义当中,却揭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货币与商品进行交换之后,货币应该过期,不可以产生重复支配商品。也就是说,真正标准的经济模式是不会把销售收入当 作经济的生命线。不仅如此,正确的经济模式反过来把销售收入作废处理,也就是消灭利润。因为国家针对市场中的商品价值总量应该采用等量货币形式进行了分摊,商品一次性消费,那么 货币也只能一次性交换商品。货币要随着商品的消失而消失,而不是成为各行各业的命根子。如果收入货币需要重复使用,但必须途径国家财政之手重新授权与更新。谁的学术理论违背了这 个基本逻辑,那么谁就只能一辈子当经济学外行瞎嚷嚷。
如果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不支持消灭利润,那就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设计将生命线完全搞反了,所以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采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调整来完成国家增量货币供应成为社会 经济的生命线,并将现实中所有营业收入回笼国家财政作废处理。社会各业从此不依靠销售收入来维持经济的生命,而是国家增量货币来维持社会经济的生命。因为依靠货币利润来维持经济 的生命就像一个人长期喝自己的尿来补充身体的水分进行保命一样荒谬,渴死累死也不喝农夫山泉。
如果采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原理来形容自由市场体制的货币模式。它就好比人的心脏是一个摆设,先天性的心脏病,血液在人体内自由的流通,所有组织器官与细胞到处抢血液,由于 血液失去心脏的泵作用,血液在流通中逐渐的趋于沉淀,不断的成为淤血或血块,而此刻人的生命垂危(即社会危机发生)。而此时,社会衍生了金融,金融就好比在人身体里面加了一个泵 ,这个金融泵与心脏(国家财政)这个泵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顺着泵,一个是反着泵。反着泵也能把血液暂时性转活,但反着泵就是不能有效的将身体里面的养分传送到全身各器官与细 胞。身体里面的养分生产过剩严重,而需要养分的器官与细胞却得不到养分,以至于身体里面的各器官与细胞不断的贫困化萎缩。所以,这个人得了“血液循环反转与正转相互交替的综合症 ”。简单来说就是病入膏肓。因此,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发展再快也没有用,因为高速发展制造的大量“养分”难以分配到需要“养分”的人群当中,因为金融操纵货币恶性循环,因为恶性 循环的货币缺失社会分配功能。而我们尽一切努力的发展不过是将社会中的有限资源不断变成大量的生产过剩的商品(养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