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自古及今,决定中国天下安定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有房住,有饭吃。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这就是所谓的安居乐业。有房住是百姓生存的最基础的条件,有房住了,人们才有心思去耕作、去成家立业、繁衍后代,去经营百业。而土地则是财富的象征,是“恒产”。百姓有了土地才能建住房,才能种庄稼,才能一心一意过安稳日子。
以古论今,当下安居似乎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多年来,房价上涨速度在政府的无数次调控中如火箭升天般窜高。如今房价畸高,要么买不起房,也么举全家之力再借贷变成房奴,导致民众特别是青年人成家难。安居做不到,遑论乐业?遑论公民责任?遑论爱国意识?
国富民强是一个伪命题。真理是民富国才强。地球上都是小河汇聚成大河,而不是大河分流成小河。治国者要有分配社会财富的均衡措施,藏富于民。历史上,一旦中央政府失去对社会财富的均衡分配权,中国的社会财富(以土地形式)就会集中在极少数的藩王贵族、地方豪强手中。于是,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和朝代更迭随之而来。
以史为鉴,当今中国的社会财富已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财阀和寡头及其代言人控制了中国经济和金融,操纵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中央政府在均衡社会财富方面的措施显得无能为力,捉襟见肘,出台的政策往往与民众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在这种大背景下,经济结构畸形、经济发展不景气是常态,如果再有外部的贸易战,那就是雪上加霜,将导致大批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就业难。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生存就成了问题;剩下的只有闲心闲力,正常社会秩序必将接受严峻挑战。
立场决定观点,观点决定措施。当所谓的有房住有饭吃都成了问题,两大问题叠加就成了天大问题。中央政府若看不到这一点及其必然发生的后果,进而赶快采取补救措施,制定出台强有力的均衡社会财富的税收政策,只能说是自断生路。
一句话, 是否“以民为本”决定国家的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