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太极图、洛书
2019-04-26
宏观世界有星系,有黑洞;微观世界有电子、有希格斯玻色子。
中国对于宏观世界的研究,现在有“天眼”。
然而,对于微观世界的研究,中国现有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已经满足不了需要了。
所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前几天专门做了一次关于《中国花360亿建造大型对撞机,到底值不值》的演讲,希望社会各界,都来支持他们建造更大型的正负电子对撞机。
王院士在演讲中说:“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我们最终对整个物质世界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就像元素周期表有一百多个元素一样,物质的最深层次,有16种基本的粒子。其中,有6个是夸克(Quarks),有6个是轻子(Leptons);除此之外,还有4个相互作用粒子(Forces)。其实,这16种基本粒子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粒子,就是最中间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粒子),它给了所有粒子质量”。
王院士说:“我们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方程式,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所有的这些粒子必须是没有质量的。但这显然跟实验事实相违背,因为我们知道电子、夸克、相互作用粒子等等都是有质量的。有一个很奇怪的理论:粒子本来是没有质量的,但跟充满宇宙空间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粒子)发生相互作用以后,后天获得了质量。这就是整个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SM)’。我们现在都是在这个框架下做研究,来探究物质最本原的结构和知识”。
王院士说:“看起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好像是完整了,但事实上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Higgs粒子给了其它16种粒子质量,但它自己的质量哪来的”?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王院士要求大家支持他,建造更大型的正负电子对撞机。
不管王院士的更大型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有没有人支持建造,听了王院士这么一讲解,本人倒觉得,在更大型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起来之前,王院士可以先在理论上,结合一下我们中国古代哲学,如《太极图》《洛书》的哲学模式,来对粒子物理的模型,进行一番探讨。
先说说《太极图》模式吧。
根据本人结合考古学的研究,《太极图》是在古人的舞蹈与漩涡纹之基础上产生的。
她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场”。
“场”是由对立统一双方组成的一种动态形态。
也就是说,她本质上是一个对立统一结构,但由于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以,她就是以“场”的形式存在。
这个“场”有原始与高级两种形态。
原始的形态,就是空心的“场”,就像一对夫妻,是二人世界。即使有了孩子,孩子也不能对他们的关系,发生能动性的作用,不能产生支配性的影响。
当原始的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时,这个场,就变成了一个实心的场,就像商家与顾客之间,产生了一个市场管理员。这个市场管理员就不跟孩子一样,她能够对商家与顾客双方施加能动性的作用力,能够对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产生支配性的影响。
而《太极图》,就是描述了两个高级性的“场”之间,相互对立统一的形态。
这又是一个原始性的“场”,是由两个高级性的“场”组成的一个原始性的“场”。
就像人是高级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组成的家庭,又是低级的一样。
《太极图》是描述的一个简单的,原始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一个原始性的“场”;而《洛书》,则是描述一个高级性的对立统一关系,高级性的“场”。
唐代孔颖达 疏引《春秋纬》:“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
意思就是说,《河图》是阳性的(乾),表示形而上的变化形式(天苞),《洛书》是阴性的(坤),表示形而下的存在形式(地符)。
“龙马负图”,“神龟载书”,从《河图》《洛书》各自的载体,我们也可以领会到,《河图》是表达变化形式,《洛书》是表达存在形式。
那么,在这个《洛书》象数图中,阴性的二、四、六、八,就各是四个场的中心,一、三、七、九,就是分别以二、四、六、八为中心的“场”,五在中央,就是由四个“场”所组成的高层次之“场”的中心。
为什么在《洛书》中,“场”与其中心分开了呢?
这是因为,“场”的中心,支配这个“场”去与其它的“场”发生关系,场所在的位置,就是表示这个“场”所作用的方向及其对象。
阳一是阴八的“场”,它作用与阴六,同时也作用于整个大“场”的外部环境;阳三是阴六的“场”,它作用于阴八,同时也作用于阴四;阳七是阴四的“场”,它作用于阴六,同时也作用于阴二;阳九是阴二的“场”,它作用于阴四,同时也作用于比它自身层次更低的内环境。
之所以“场”的层次越高,其中心层次越低,是因为,压力等于动力,关系是随着实力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
这个《洛书》,只是表示关系发展到最后的理想状态。
这种理想状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一旦发展到这个状态,关系就又产生了变化。
从《太极图》与《洛书》的这些内涵,我们可不可以对希格斯玻色子的来龙去脉及其性质,有所领悟呢?
|
草根简介
|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永华村人,高中文凭,农民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致力于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思考研究。关注中国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