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GDP统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人为造假十分普遍。最近有人大委员提出要取消地方GDP统计,我认为此所谓因噎废食,甚为不妥。关键在于完善统计制度,而非取消。就比如,改革开放30年我们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么就不改革了吗?学校教育也有很多问题,难道我们就把所有的学校都撤销吗?答案显而易见!
其实地方GDP统计还是有很多的好处和作用。从GDP中大家可以分析不同地区发展状况,理清差别,看出差距,摸清发展状况,通过此找出落后的原因等,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在现阶段,经济职能仍然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把一个最能够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取消,让人看不懂。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张五常先生的研究,中国的地区竞争制度是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虽然竞争也带来了负面的东西,就比如为政绩而造假(造假有可能为政绩,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地方的攀比心理,群众的攀比心理,面子),但地区之间为GDP而竞争,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样活跃了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现在大家十分关注GDP,虽然从政绩上考虑是一个方面,但有其十分合理的地方。说明GDP很重要,大家如此关注的指标却要取消,于理不通!国家统计局披露中央与地方GDP数字差异三大原因。
有人认为,“地方GDP成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造假制造了动力,建议把GDP指标从地方指标中取消,地方只管卫生、教育、就业、环保这些硬性指标,只有让地方政府对环境和公共服务负责,才能够彻底纠正现存的不科学的发展观”。
难道取消GDP就能够纠正不科学的发展观?没了GDP这一指标,还会有其他指标冒出来。比如吴委员提出的就业这个所谓的硬指标,难道不能造假?环保硬指标难道不能造假?连耕地这样更为实际的硬硬指标都能造假,何况其他!关键不在于指标,在于制度。吴委员开错了药方。更甚者,何必要通过立法来禁止地方GDP统计呢?多此一举!进行GDP比较就不是科学发展观,没有GDP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到底跟GDP是什么关系?作为曾经的央行副行长恐怕需要好好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有些地方为了制定政策,需要这个数据。就如切菜刀,也帮人干了很多杀人越火的勾当,那么是否要立法禁止生产切菜刀呢。我倒是希望人大先立“禁止切菜刀生产、售卖和使用法”比较好,以后大家只许用手掌切菜,不能用刀,这样可以减少事故,更可以强健中国人的身体,说不准实行五年以后中国人个个都有一手铁砂掌的硬功夫。这比禁止GDP统计正面的效果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