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评论对象:
做人生的驾驭、主宰者 |
评论人:
神马66
查看评论专辑 |
健康\财富\成功,三者,何其重要,哪一种占主导意识和思潮,取决于当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如果社会主导的是钱,那就是人为财死,如贪官层出不穷,钱赴后继,就是如此. |
2011-03-01 |
|
|
评论对象:
我的健身之路 |
评论人:
休闲居士
查看评论专辑 |
你昨天送我文章今天全看了,很好,我同意,将去体验它的作用。谢谢你了!我的QQ
492181727 |
2010-11-28 |
|
评论对象:
我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看法? |
评论人:
老汪
查看评论专辑 |
又,唯物论与唯心论是两大对立的理论体系,博主所说的外求法和内求法与这两种理论是否完全对应对等尚存疑问.
博主所举的那位奇人的例子,她"不借助外在的力量、技巧和仪器设备,她能看到我们常人看不到的事物和现象。",并不支持“意识第一,物质第二,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这个唯心主义的观点,她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并非是她的意识制造出来的。她的观察结果经得起检验。
这仍然是一种唯物主义,只不过她的“观测仪器”比别人先进一些而已。
这些“观测仪器”就是佛家所说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其中前五个可以感受到物质现象,第六个“根”可以感受到精神现象。
这六个根相当于六个“传感器”,它们起的作用就是“分别”(区分),传感器本身只是获取数据,不能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工作是由“末那”来完成的,“末那”相当于CPU,是大脑功能的一部分。
观测数据经末那识处理,可能会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唯物”的,是一种执著。
如果一时得不出结论(想不明白,或者用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看到奇人现象,就认为那是“唯心论”的证据,这个唯心实际上是用“唯物”定义出来的。 |
2010-11-26 |
|
评论对象:
我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看法? |
评论人:
老汪
查看评论专辑 |
博主的概念似乎不是很清楚,也许是因为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定义本身需要进行深度挖掘,比如到底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尤其是后者。
如果从“存在”的角度看,物质是一种显性的存在,意识是一种隐性的存在。那么唯物与唯心的矛盾就归结于是“显存”决定“潜存”还是正好相反。
换一种说法就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谁为主导的问题。
也许这就能看出一点门道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相互依存。
但这还没完,需要整明白什么是“意识”,什么是唯心论里面的那个“心”?
这就要搬出我提到过的佛教所说的三种心,也就是:肉团心,缘虑心和真心。
显然,唯心论里面的心指的是那颗“缘虑心”。
缘虑心起作用就是动词“思想”。
动词思想的单个结果是名词意识,系统性结果就是名词思想。
名词“意识”或“思想”能产生物质吗?
答案是不能,它只能让已存在之物发生变化。
所有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本源都是“心”,但这颗心不是缘虑心,而是“真心”。
这叫心现识变。
也就是说,缘虑心本身也是真心变现的。
也就是说,物质和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的本体,那就是真心。
也就是说,物质和精神是一不是二。
可见,离开了第一义,所有的哲学问题都说不清楚。 |
2010-11-26 |
|
评论对象:
我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看法? |
评论人:
aloneman
查看评论专辑 |
不知为什么博友在本文的标题使用了问号,对于标点符号西化的当代多少有些费解。是对于这样的讨论存在着疑问还是什么,看来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有关“唯物”与“唯心”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在我国的国情中多少有些暧昧而已。但作为科学阵营的唯物论与宗教阵营的唯心论之间的口水都足可以将他们自己淹死,也还是不肯罢休。客观讲两种理论都不可偏废,根本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情况,却硬性的对立起来应该说是人类的悲哀。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何者为第一性,易告诉我们唯物与唯心都是第一性又都不是第一性。说都是第一性的理由在于二者近似的孪生性,未出现之前都是第一性,出生后都是第二性。二者解决的是不同领域的问题,割裂开则解决问题的方案永不完整。势同水火的二者最终结局是水火既济。
老话:评论不是结论,只是多一个思考的渠道,不必太过介意。 |
2010-11-2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