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对象:
战略机遇期:打鸡血的还是扯蛋的? |
评论人:
waynezhou
查看评论专辑 |
战略机遇,在我看来称战术机遇更恰当
战略与战术,前者可昭告天下,后者则不可示人
因为决策层的不严谨,将本是战术的方略弄得路人皆知,故而有自己人因此很不以为然,贬斥“战略机遇”为“投机主义”的代名词。我们的敌人则更是将此用来要挟,扰乱我们的外交政策。
森林之大,什么鸟都有,中国之大,什么鸟人皆鸣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中国的大国外交,岂是你我草民可以嚷嚷的,歇息吧,洗洗去睡了吧 |
2015-07-18 |
|
|
评论对象:
1980年对话的第四天:梁漱溟先生泄露了天机 |
评论人:
陈劲松
查看评论专辑 |
马克思有说过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来?如果说过,我草根陈劲松就不认可,就认为太僵化!社会制度等等制度、组织方式等方面的事,根本就不是一级一级向上的台阶。 |
2015-01-21 |
|
评论对象:
1980年对话的第四天:梁漱溟先生泄露了天机 |
评论人:
chinachenhao888
查看评论专辑 |
我党有个了不起的政治人物:周恩来!如果以周恩来作为主线来审视我党及我党创建的共和国,我们就会发现,周恩来才是中国崛起的真正的操盘手!!!自党成立,周始终是党最高层人物之一,1935年毛的出山是周的鼎力,建国后,前三十年有他的力挽狂澜,后三十年有他为开辟的道路所奠定下的基础。1971年的大手笔奠定了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整整影响世界近半个世纪。 |
2015-01-21 |
|
|
|
评论对象:
1980年对话的第四天:梁漱溟先生泄露了天机 |
评论人:
mikezc123
查看评论专辑 |
首先,在1980年代,且梁漱溟本身对毛主席共产党没这么反动。所以文章中的对话不可信。这是一。
二,梁与毛主席的那场著名的争吵,实际上就是温铁军也犯过的错误:农业社会如何过度到工业社会的问题。梁认为对农业农民不公平;后来温铁军认为中国欠下了农民几十万亿的老账,应该补偿。
他们这个问题的错误在哪里呢?农业社会,一切形式的上层建筑和国家机器,包括警察军队政权社会人文教育医疗,都由农业负担。那是不是完全压榨农民?那是不是完全欠账?要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化社会,第一笔钱--资本--本钱的第一次推动,从哪里来?西方的经验是航海贸易、殖民抢劫、圈地运动。在1950年代,中国可以学习西方曾经的经验嘛?既然不可能,就只能有农业来完成第一次积累。这就是梁问题的要害。也是温铁军所说的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欠账。
第三,回过头来看,中国的独立自主地工业化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对中国是一个无可估量的巨大财富。尊重历史,必须从历史的从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
前三十年,我们核心问题时国家独立自主民族解放的基础--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和现代工业。兼顾了医疗下乡、普及教育和科学种田良种繁育等吃饭问题。后三十年,我们在前三十年的基础上,较为专注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在吃穿住及家电以及汽车等方面,逐步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梁的局限,是一个典型农民的眼光。毛和他们的团队的伟大,在于谋求全局的基础上,从工业、从国防工业突破。试想,如果没有重点、没有政策差别,会有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工业吗?会有联合国的地位吗?会有从容的改革开放吗? |
2015-01-21 |
|
|
评论对象:
中国芯片产业的正道:“愚公移山” |
评论人:
风行九天
查看评论专辑 |
tec:国家不解决人才管理战略,是不要其技术能占稳世界一流的位子。 如举一个例子,职称如何评。
1、任何读书人,到时间就自然获得职称,不需参评。这个策略叫作“养”,这样研究人员才能静下来。这会不会浪费一些资金呢?不会,因为评与聘是两回事。
2、特评政策。有些人,一直无闻,不参与庸俗重复项目的研究,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他们一旦成功,可以直评到院士级。有些人,是天才,也许是学生,就出了成果——毕业证,学位证,高级职称,重奖可以一次性给他们。
3、允许跨行评职称。跨行评职称,当然要考核一下。就是相应研究、爱好、工作时间在半年以上(本科四年,核心课也只有那么多,想学的人,半年够了),然后出一篇象样的论文就可以。这样就有很多人获得多职称——人的爱好本来就是变的,这是正常的,政策就是要适应,而不是限制。
-----------
嗯。这段话价值很高!是动了真劲的。 |
2014-1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