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如果陈云在世,面对今天的房价疯长他有办法吗? |
评论人:
公民思想者夏绍春
查看评论专辑 |
博主是《货币战争》的著作权人。
显然是:货币经济学的崇拜者。
所以,仍然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滴!
所谓的“现代经济学家”基本都不懂得:政治学、哲学、政治经济学。
都基本是“货币经济学家”、“金融经济学家”、“金钱资本经济学家”=二百五“经济学家”。
哈哈~~! |
2016-10-15 |
|
评论对象:
如果陈云在世,面对今天的房价疯长他有办法吗? |
评论人:
公民思想者夏绍春
查看评论专辑 |
陈云【经济学】的核心仍然是:实物决定论。
掌控了大量的农产品与轻工业产品之实物,选择与掌握适当的时机投放【实物】,就能够掌控商品【产品】价格与货币工具的流动与使用。
所以,毛泽东的经济指导纲领是: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
民生保障经济学:至高无上、殊途同归。
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都是:屁论“经济学”。
哈哈~~! |
2016-10-15 |
|
|
评论对象:
如果陈云在世,面对今天的房价疯长他有办法吗? |
评论人:
q700220
查看评论专辑 |
53楼55楼
菜,菜迷,国债货币股市济民那一套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理论奴仆
看你这两楼回复的观点,纯纯粹粹【货币本质不懂、罔顾经济现实】的傻子论道
我只批菜论的观点谬论,不理水平更低的菜迷
(杨峰网友你闭嘴吧) |
2016-10-15 |
|
|
评论对象:
如果陈云在世,面对今天的房价疯长他有办法吗? |
评论人:
onlyyu
查看评论专辑 |
把一个搞计划经济的陈云拿出来,就是可笑至极!
历史证明搞纯计划经济的中国就是一条死路,因为纯计划经济只适合共产主义,到那时:人民的觉悟极大的提高,产品极度丰富;而现在的人民是极度自私自利的…… |
2016-10-15 |
|
|
|
评论对象:
如果陈云在世,面对今天的房价疯长他有办法吗? |
评论人:
chenzhuping
查看评论专辑 |
如果陈云在世,也不会出现今天的房价疯涨,因为他的代表人民利益的计划笼子,决不允许住房计划变成房地产私人资本的发财计划。因此,本文的问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
2016-10-14 |
|
评论对象:
如果陈云在世,面对今天的房价疯长他有办法吗? |
评论人:
q700220
查看评论专辑 |
续:
“土地债券”成为了中国银行体系“货币创造”的信用之锚。
但是作为经济发展基准的“货币之锚”正经历新一轮的转换——从土地本位转向以税收财政和市场化金融体系为依托的“信用本位”。
在2012年以来的金融创新大潮下,早已以“影子银行”形态暗流涌动的资产证券化大潮,终于以“大资管”形态展现出了其“货币创造”的威力——当年M2增速未达14%的预定目标,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却超过20%。
此后数年间,M2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差距迅速扩打,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账面余额23.5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6%,而在加上理财产品余额后的M2同比增长22.5%,远高于央行公布的13.3%。
此外还有高达9.5万亿元的地方债余额,具体的置换规模由于种种原因未被纳入人民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仅在央行新闻稿中显示其“对贷款数据有较大影响”。
而从存量上看,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首次超过百万亿元,达103.5万亿元,同比增长53.6%,而同期M2余额为149万亿元,仅增长11.7%。这意味着以资产托管形式存在的“证券化货币”占据了银行总资产的大半壁江山,其增速也高达传统银行体系的4.6倍。
此外还有以“两端不入表”形态脱离银行业表内统计与监控的30万亿通道业务,成为了活跃在资本市场交易中的“加杠杆”资金来源。
在错综复杂的债权/股权交叉抵押融资模式下,空前活跃的交易资金把整个经济体系迅速“泛金融化”。2015年中国金融增加值占GDP比例高达10.2%,而同期美国金融业增加值仅占GDP比例的6.5%。这意味着中国社会金融化程度实际上已超过有着发达金融体系的美国。
超常的金融增加值GDP贡献率,正是建立在27万亿土地出让金所支撑的“土地证券化”平台之上。除了银行存款之外,大规模的“土地证券”还支撑着近百万亿规模的“大资管”市场,并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中,形成令实体经济体系难以匹敌的“账面盈利”。 |
2016-1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