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挖“为官不为”的深层原因及对策
2016-05-12
5月10日,人民日报刊出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文,习近平就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供给侧 改革等发表看法。
当谈到扭转“为官不为”问题时,习近平指出,综合各方面反映,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
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这些情况,过去也有,为什么当前表现得比较突出?除了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外,也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因素来看,主 要是负面舆论和恶意炒作使一些干部模糊了视线、增加了困惑。
大家都认为,一些干部“为官不为”已成了一个突出问题,各级党委就要不等不拖、辩证施策,争取尽快扭转。(来源:人民日报)
跟很多有良知的网友一样,由于一些原因,笔者好久没有写时评了。当笔者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后,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思想在蠢蠢欲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国家和 民族的前程,经过激烈思想斗争之后,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挖挖“为官不为”的深层原因及对策。
首先我要说的是,据笔者观察和了解,一些干部“为官不为”的确已成了一个突出问题,一、它不是个案;二、各个层面都有;三、有蔓延趋势;四、一些地方党委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 严重性,但仍然是光打雷不下雨。
关于“为官不为”,习总书记已经高屋建瓴指出了问题所在。下面,笔者就“为官不为”的一些深层原因再挖一挖。
一是一些人原来只知道蛮干胡干乱干,现在不会干。原来是黑猫白猫,能捉住老鼠是好猫。在这个口号的作用和错误理解下,长期以来一些人为了政绩、为了升官发财,他们不顾党纪国 法、不顾百姓死活,欺上瞒下不择手段搞发展、甚至变相搞大跃进。如此一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前腐后继”和“塌方式腐败”,也就不足为怪了。必须指出的是,猫论是在特定环境下提出 的,随着我国“依宪治国、依法治国”大力推进和实施,那种靠不按章法当官做事的人和事,显然是要被淘汰掉的,在转型时期,一些人还一下子适应不过来,由于“不会干”进而导致“为 官不为”。
二是一些人怕出事,不敢干。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不排除一些人很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好大干一番,也不排除有一些人很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在“稳定压倒 一切”和“为官不为”的大气候条件下,一些人难免出现和产生了“前怕狼、后怕虎”的思想,他们生怕做错什么,他们更害怕干出事,进而导致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三是一些人自身有问题,不能干。俗话说,打铁还靠自身硬。一些人尽管身居要职,但他和她心里清楚,自己是怎么上去的。一些人是靠跑官要官上去的,一些人是靠投机钻营上去的, 一些人是靠裙带关系上去的,一些人是靠买官卖官上去的,对于这些一身毛的人,他和她怎能怎会静下心来“为人民服务”?在习总将“老虎苍蝇一起打”高压态势下,尽管那成百上千的老 虎苍蝇被抓起来了,不排除还有漏网之鱼。对于那些漏网之鱼,它心里很清楚,与其干,不如混,自身不正,何以正人?
四是老好人思想作祟,不想干。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是对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一些人在某个职位坐时间长了,知道自己上不去了,于是便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 我只要我的一亩三分地不出事就行,哪管你发展不发展?更有一些人的老好人思想在作祟,害怕干事得罪人,于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一句多么直白 的至理名言啊,然而,一些人宁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穿花鞋走俏步,也不去想着干事。
“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它耽误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国家和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
彻底解决“为官不为”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必须解决“权大于法”问题;二是有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三让老百姓给官员打分;四是大力推动问责机制 ;五是与奖惩挂钩。
|
草根简介
|
|
李海年,男,70后。草根智库资深学者、知名评论家。人民网博客专栏作者兼廉政评论员、两会优秀E政建议人、环球网特约评论员、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多次当(入)选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网站十大网友。长篇小说《毛里求斯的葬礼》已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QQ:7271709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