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刊文摘》转载朱志砾一篇《敲开蛋壳的权利》的文章说,20世纪80年代,一大军区司令在连队了解到战士主要吃炒鸡蛋、煎蛋,于是下令说,炒蛋、煎蛋会有猫腻,司务长、炊事员很容易偷吃。以后一定要让战士们吃煮蛋。保证每个士兵每餐有一个鸡蛋。
文章进而分析:
供应一个煮蛋,这蛋壳就保护了士兵食物供应足额;否则,一个利益分配网会自然而然形成;相关有权者,利用职务之便就会中间“分肥”;这个有权的利益集团,人数上只有士兵数的10%,但90%的多数士兵,还是处于弱势;把敲开蛋壳的权力(赋予)还给士兵,往往要权力金字塔上高出许多的上司才能实现。
笔者认为,这个实例十分发人深省。
我们看到,司令员并没有说,“要加强对有权力的相关人员的教育,不要多吃多占”。而是下令建立一个向士兵供应鸡蛋的“制度”。这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现在看来,这也是十分有效的。(当然,现在的利益分配可能已不再是鸡蛋)
并不是说不要教育,或者是教育毫无作用。而是在这里,如果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分配的制度,防止利用职务之便中间“分肥”,比教育更加重要、有效。因为,即便经过教育要求,有职务之便者遵守了,这种遵守,由于利益驱使、时间延续、人员转换等种种原因,也会发生变化。很难做到多数乃至所有的“有权者”全部、长期乃至永远遵守。而一旦有哪怕少数违反、偶尔违反,还是会使“反分肥”逐步失效。
可以说,这个实例可能向我们说明:
①在利益分配上,人是可教育的,但不是教育万能。人在利益面前,会有自发的利益驱使,利用职权谋利可能“屡禁不止”。需要有教育,也要有刚性的制度。而且不会“一劳永逸”的“万事大吉”;
②对利益的分配,要有“蛋壳”来定量,由受益者来启封、验收;
③对利益的分配需要高层权威从民众的利益出发来具体认定,只定原则,由各级“看着办”,难免逐级有变。(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