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一的时候,看范文澜写的《中国通史》,有两件事给我留下莫名其妙的的印象。第一件事是:整个的中国历史是用“阶级斗争”的角度去写的,后来才明白,草,原来都是TMD科学发展观 啊,历史何其的一脉相承。再一件我理解不了的事是:既然是《中国通史》,为什么只写到了宋朝?元代以后不是中国吗?看来老范也和我遇到同样的问题,到元以后,科学发展观发展不下 去了。
靠,研究经济这玩意有时候也挺有意思的,就是能看穿中国人虚拟的历史观。忽必烈建立的大都(北京)被中国人继承到今天,却很少看到有中国人留下客观而正面评价的,整个的元史对于 中国人来说也是非常模糊不清的。既然我们将元朝当作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为什么却有意要忽略呢?中国的电视剧为什么没有人去拍那个朝代的呢?可见,中国人是多么喜欢选择性 的历史,篡改过的历史。
阿合马是忽必烈初期的总理大臣(尚书,阿拉伯人),制定了一系列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了纸币,为忽必烈打下南宋小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元朝 的国家财政收入是银本位制度的,当时的元朝横跨亚欧大陆,征收的税收是以银子作为计量手段的。当时还在皇宫内修了一个“银库”延春阁,国家收上来的银子都是储备在此,这有点像今 天美联储的金库。
银子被收上来了,市场中就缺少了货币,于是元朝发行了第一代纸币:中统钞。中统的意思是中央统治,【钞】这个字很有意思,字面拆解可以直译为银子少了。所谓的纸币也并不是用纸糊 的,而是用上等的丝印制的,并规定中统钞可以兑换等额的实物银两。国家的财政收入用实物银子缴纳,而流通中的货币可以使用等额的中统钞。我们今天知道这个叫银本位的货币发行制度 ,其实最早在元朝初期被有效的建立起来了。
还要强调阿合马另外一个伟大的创举:盐引制度的设立。盐引制度说白了就是国家专卖,但是阿合马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银本位的纸币发行制度和盐引制度的挂钩。盐引制度是什么?我这里大 概解释一下:你要卖盐的话,首先要到政府那里去买一个凭证(盐引),当时的价格大致是50两白银能买到3200公斤食盐的额度。不要小看这个盐引,在阿合马当政时期,盐引收入达到了国 家财政总收入的80%,为忽必烈统一中国提供了巨大的财政支持。同时为了稳定“纸币”中统钞的币值,阿合马严格的向市场中提供货币供给,常年将货币供给的总量维持在40万锭左右,直到攻打下南宋小朝廷,因为要用货币标注新的领地和商品,有所增加之外, 一直保持着非常温和的通涨水平。
这里还要把问题继续深化一下,“盐引”的性质是什么?我们能看到“盐引”如下的特征:
1,盐引和银本位货币的挂钩。
2,盐引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础。
3,盐引可以在市场中流通(盐引发行之初的价格大致是每张14贯,在攻打南宋最艰难的时候每张盐引价格上涨了3贯,在南宋平定后回落到9贯。这个资料我找不到了,凭印象吧。)
看到这里,我不禁一拍大腿,TMD,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美国国债吗?阿合马领先奥巴马700年,只不过今天我们用石油置换了食盐,用美国国债置换了“盐引”。
南宋灭亡后,由于元朝国家版图的扩大,发钞量增长到平均每年80-100万锭。我靠,原来真实的历史是如此的,只要你把人民币想象为一个美元的代用券,美国的量化宽松实际上是对你的国 家的占领,你的所谓的外汇储备的增长实际上人家把他的货币输送给了你。从经济的角度讲:我们已经亡国了。
靠,不写了。俺还是回家卖大米去吧,他妈的,俺住在一楼,操不起十八层楼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