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主义文化的狂轰滥炸,国人因为一叶障目而变得弱智,于是中国社会的思想日益失去了判断力,我举身边三个重大矛盾事例,略以说明。
第一个矛盾:
人民币升值,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人民币也会更加值钱,国内通货膨胀因此会受到压制而缓解,如此有利于百姓的道理,普通中国人竟然绝大部分不懂得,跟他们解释,还是不相 信。
因为事物拐了一个弯,人们就头晕了。
更因为他们有了先入之见,因为着名人物说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企业倒闭,人民币升值是美国的阴谋,于是很多人深信不疑。
着名人物很聪明,即使一件不讲理的事情,也可以向老百姓宣传的很有道理,因为天下没有一事不沾上一点点道理,宣传的技巧便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没有道理的一面不告诉老百姓。
就比如司法的黑暗,双方当事人各有各理,但是法官对在理百分之九十的当事人置之不理,而对在理百分之十的当事人却百分百的偏袒和采信。
着名人物武断人民币不升值的公案,就是如此逻辑。
特别令民众感动的是,着名人物人民币不升值的立场,是为他们的就业考虑,是出于扞卫民族利益,于是他们更是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感情连同思想都交给了有名的人物。
如果哪一天,着名人物觉得自己闯了祸,被迫实行人民币升值,他们也会说人民币升值现在才“水到渠成”。
只要有客观条件,着名人物永远是一贯正确,大多数民众也会跟着形势,改变自己的思想,而且他们不怀疑这正是自己的思想。
“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中国文化,恐怕是中国人没有思想的一大原因。
很多人不愿意思想,明明没有思想,却表现出思想立场的斩钉截铁,无比自信,因为他们骨子里,认为思想就是见风使舵。
第二个矛盾:
同一公司分别发行A股和B股,市场经济一价定律,它们价格应该是相互靠拢,趋于一价,但是它们比价十多年来,很多一直是有数倍的不可思议的差距,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它们都是政府市场经济设计的产物,但是投资者要疑问,股票到底有没有真实价值?如若有,为什么同一个公司的股票,持有者的股东权力是相同的,即同股同权,但是价格却天壤之别?
当时发行B股出于特定目的,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时过境迁,B股的存在理由早已不存在,而巨大的A、B价格矛盾听之任之,这明摆着不是制造混乱吗?不是用B股的例子告诉老百姓股票玩的就 是投机和炒作,股票没有性价比,股票没有投资价值,否则为什么不去买更便宜的B股呢?
现在B股市场存在的价值是不是通过相反相成的道理,宣传股票就是投机的本性?当然管理层对此会绝对否定。
但是B股市场的定位和长期表现,事实上就是在搅乱人们的理性逻辑思维,中国股市只能是不求好的(股票性价比),只求热闹的(股票炒作),鼓励投资者非理智的疯狂思维。
以致证券市场黑白颠倒,尔虞我诈,大家长期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股市上,疯子一样的追涨杀敌成为高手,而理性被嘲笑为白痴。我问起周围股民手中股票的基本面,很多人是一无所知(包括专家),而且他们还振振有词,认为股票基本面和股票涨跌没有 关系。
第三个矛盾:
中国每个家长十分在意自己小孩的学习和未来前途,这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但是中国整体文化现代发展的道路,造成对资源穷尽性的挥霍浪费,又是无视子孙后代的幸福,甚至是对他们生 存权力的无情剥夺。
特别是大量资源实际上私有化的政策,是把留给子孙后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财富也拿来现卖,这等于是败家子,把祖宗留下来的自然财富吃光用光,上对不起祖宗,下不给子孙活路。
中国文化如此深重的遭遇生态危机,和目光短视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消极传统密切相关。
这句话是古代小农文化意识的反映,教导人们自给自足,自得其乐,自生自灭,在原始简单的自然经济条件下,这话有一定道理,尚不会危害他人,也能和自然环境相安无事。
但是今天中国,被纳入了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若再一盘散沙,各行其是,社会和自然都将会相互冲撞,千疮百孔,岌岌可危。
中国文化很可能因此而带来致命的伤害,社会畸形发展,关系失调和全面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