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脑力劳动,精神产品可以被我们的脑袋生产出来,并与物质载体相结合表现为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创意见解、发明专利以及影视节目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产品,紧接着要面对的问题即是这些精神产品如何通过市场交换完成价值实现?通俗地说,即如何卖钱?
要探寻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方式,必然绕不过物质产品的价值实现这一“历史关卡”,即商品交换如何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日益演变为统治整个物质生产的品牌营销,而品牌的出现及发展又反映出怎样的内在规律?
由于营销已经成了整个社会的“炼金术”,这一领域的课题,自然吸引了大批的“淘金者”,这些“淘金者”在学了几招三脚猫或三板斧的功夫之后就开始运用这种功夫营销自己了,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学到的“炼金术”以改变自己供过于求的被动局面,他们首先采用“镀金”的方法,在自己的名上、头上、脸上和身上贴满了闪闪发光的金纸。
于是,一群所谓的“策划大师”和“创意天才”粉墨登场了,他们东拼西凑出版着自己的理论学说和学术专着,把自己“发明”的一些新名词和新概念作为自己的独家秘笈,以此显示自己的能耐并招揽客户,他们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将自己册封为“第一人”,并通过与媒体搞关系而强化自己的这一定位。
他们认为对着话筒登台演讲的照片最能显示自己的风采,于是把这些照片贴在书的封面上,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客户最看重的是曾经做过哪些案例,于是他们将个人简介设计成一种新型的“求职简历”,那些曾经打过交道的着名企业和企业家也便成了他们最好的“托儿”,于是一大堆企业和企业家的名字也被列在了自己服务过的客户菜单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的口袋终于鼓起来了。所有口袋鼓起来的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竭力想使人们知道到他们的脑袋也是鼓鼓的,而人们的思维也确实容易从口袋跳到脑袋上,但这种靠口袋炫耀脑袋的做法恰恰是口袋奴役束缚了脑袋。
在高处自傲的人必定会在低处自卑,而与此理相同,因为口袋鼓鼓而脑袋鼓鼓的人,也会在口袋空空的时候变得脑袋空空,这都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自由的脑袋是与口袋无关的,即使在口袋空空的时候也不妨碍脑袋的充实,所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即属此类,而在品牌规律的作用下,脑袋终于可以反过来主导口袋了,即鼓鼓的脑袋可以因为“出名”而让口袋也膨胀起来。而“出名”不正是品牌规律的表现么?因此,品牌规律无非就是出名的“道道儿”。
任何旧事物中都蕴含着新事物的因素,因此要发现新事物,必须对旧事物进行彻底的批判和扬弃,以充分汲取旧事物中的营养并剔除去糟粕,就像胚芽对种子进行充分的吸收并剔除掉种壳才能长成幼苗一样。
本篇的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系统辩证法,从物质生产价值实现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探寻品牌规律即“出名”这一现象对商品交换的反作用,为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奠定理论基础,从而创立出以“大道至简”为根本特征的辩证法的品牌理论,是品牌的方法论。
这些简化的理论会让读者对品牌产生全新的认识从而更容易地指导起营销实践,与所有那些厚厚的营销典籍旨在树立作者的权威地位不同,旨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系统辩证法就喜欢一语道破天机以节省大众的时间,最终为的是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率。
出名的道道不像那些营销大师们鼓吹的那样复杂,掌握了辩证法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只要选择出自己的“实”,就可以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传播自己,就会产生“名”,并不断循环往复地持续这种过程,你的名就会日益扩大,成为公认的名人。
一些所谓的大师们之所以把一门简单的学问搞得那么艰深复杂,除了用高深的理论显摆并抬高自己的权威地位之外,还暴露出他们低级的客户盈利模式,他把理论描述的越是复杂,你就会越是觉得自己干不了,而必须找他来帮忙,这样你就成了他们的客户,而他们则保住了自己的饭碗,由于拥有较高的名望和地位,所以他们开价也很高,没实力的请不起。他们哪里会什么点金术,他们只会镀金术,而且卖给你的镀金方法还不如给自己镀金的方法高明呢,“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当师傅们都这样恐惧徒弟的成长时,能必然地出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局面么?
这是一个民智大开与利令智昏博弈对抗的时代,很多精英、权威和大师们都或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两个负责给皇帝做衣服的骗子裁缝,他们穿梭于权力与民众之间,将自己的利益深深掩埋,运用自己的骗术对上蒙蔽皇帝,对下愚弄民众,而自己却偷偷躲在一边盘点到手的金银财宝。
因此,对于来自这些居高临下的权威和大师们的精神统治,我们的民众要高举独立思考的旗帜,对于他们的观点、理论和思想不可以迷信与盲从,但也不可走向一味排斥和反对的另一个极端,只要相信自己的脑袋也一样可以发现真理并产生智慧,在你认识到真理产生智慧之前,哪怕别人说的是真理,在你面前也只是一个需要被你的思维加工雕琢的毛坯而已。
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哲学家与搬运工之间的差别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要微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所以,人与人的差别更多的只是社会分工造成的视角和立场的不同,真理绝不只是存在于权威的教材里,一旦拥有这种昂扬的精神,你也一样鼓起思想的风帆,充实起自己的脑袋,并通过信息传播让自己声名远播甚至名满天下。
《智本论——精神生产方式批判》之《物质生产的价值实现—点题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