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笔者发表一篇文章《当前的救市政策能带我们走出金融危机吗》(载8月2日《南方都市报》评论版),分析各国挽救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之政策,其中有一段话如是说:
一言以蔽之,挽救金融危机之正确策略既不是“凯恩斯式的财政赤字开支”(除非财政开支通过转移支付成为普罗大众之真实收入),更不是“伯南克—弗里德曼式”的货币和信用扩张,而是大幅度改善普罗大众的就业环境,大幅度提升普罗大众的真实收入,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各种税收喝政府收费的减免、大力扶持消费信用(包括教育信贷)、大量发放消费劵、甚至最极端的措施,可以是开动“直升机”将钞票撒到低收入的老百姓手中(借用伯南克的着名比喻。然而,“直升机伯南克”将钞票撒错了地方,他开动“直升机”将大把钞票撒给了富裕阶层、大企业和金融巨头,刺激的是投机性需求,真实需求却持续萎靡)。
此论点似乎非常武断,批评意见不少。我想,自己的结论是从严格理论模型推导出来的,反复思考其中逻辑,找不到错在哪里,才敢于说出来供大家批评。文章发表后不久,我到美国开会,希望实地看看奥巴马政府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和货币扩张措施是否初见成效。抵达旧金山第二天(8月17日),《今日美国》头版刊登着名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分析结果:67%的美国人认为奥巴马经济刺激政策毫无效果!随后请教几位美国经济学教授,他们对经济前景相当悲观。
一个月后再到华盛顿,抵达的第三天(9月26日),《纽约时报》头版醒目大标题:“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失业率再创新纪录”。文章说,尽管经济似乎开始复苏,就业前景却愈加黯淡。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7月以来,全国新增全职工作岗位只有240万个,失业人数却高达1450万,换句话说,6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有机会找到工作。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大规模裁员,新增工作岗位自然急速下降。自2007年金融危机到今年7月,美国西部和南部地区新增工作岗位减少45%, 中西部减少36%, 东北部减少23%。制造业受打击最为严重,2008年以来,制造业新增工作岗位减少47%,建筑业减少37%, 零售业减少23%。综合全国数据,平均失业率已经超过9.7%。文章访问多个失业者,情绪低落,叫苦不迭。连大名鼎鼎的思科公司总裁钱伯斯都说:“尽管公司业务开始强劲增长,却不会快速增加新的工作机会。”
情况非常清楚: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至今未能奏效。人们或许会说:稍安勿躁,刺激政策不是不奏效,而是时间未到,时间一到,必然奏效!的确,奥巴马刺激政策还不满一年,大家可以满怀希望。
然而,10月1日《华尔街日报》发表着名经济学者、哈佛大学名教授罗伯特。巴罗(Robert Barro)和他学生联名的文章,观点单刀直入:“财政刺激开支没用!”(Stimulus Spending Doesn't Work)。文章简要总结了二人最新完成的一个研究课题《政府采购和税收政策之宏观经济效果》(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2009年9月发布)。师徒二人通过详尽分析二战以来政府财政开支的宏观经济效果,得到的结果令人吃惊:“绝大多数年份里,政府国防开支的乘数只有0.6—0.7(即政府支出1元钱,真实GDP只增加6分钱)。只有当失业率超过12%时,乘数才接近1.0。非国防开支的其他政府支出,乘数效应还要小得多。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凯恩斯的乘数理论。相反,减税却的确能够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早在今年1月22日,巴罗就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政府开支绝非免费午餐”(Government Spending Is Not Free Lunch),尖锐批评奥巴马政府以凯恩斯“乘数理论”为经济政策基础,嘲弄奥巴马团队想当然地认为政府开支的乘数是1.5!巴罗说:“如果乘数是1,我们就要欢呼雀跃。政府每购买一架飞机或修一座桥,经济体系之产出就自动增加,足够多造一架飞机或一座桥,不需要任何人削减任何消费和投资。政府开支真正是免费午餐了。现在,奥巴马的经济团队幻想乘数不是1,而是1.5,果真如此,那就要创造人间奇迹了。政府多采购一架飞机或多修一座桥,经济体系不仅能完全满足政府的要求,而且还能够创造出额外的财富供大家消费和投资。好一个锦囊妙计,假若经济体系真是如此运作的话,那么,即使政府所修的桥梁完全是废物,即使政府号召人们去挖坑填洞,也是完全值得。然而,读者或许马上就会纳闷儿:如果真有那么神奇的魔术,政府干嘛才宣布区区1万亿美元的刺激方案!?”
巴罗的嘲讽令我拍案叫绝,颇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慨!在《当前的救市政策能带我们走出金融危机吗》一文里,笔者曾经写道:“其实,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是:假若财政赤字和货币信用扩张能够立马见效、妙手回春,假若政府真的如此万能,那么,人类经济就不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甚至连金融危机都不会发生。金融危机的反复发生,衰退和萧条频繁出现,证明政府绝对不是万能,财政赤字开支和货币信用扩张绝不是万应灵丹。”
巴罗的结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经济政策之重心,应该是鼓励普罗大众和企业投资、生产和工作。税收改革首当其冲,关键不是直接送钱给普罗大众,而是降低边际个人所得税率,特别是那些税率已经很高的税种和资本利得税率。上佳之策是干脆取消联邦公司所得税。政府支出政策的重心,是拒绝那些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项目。回想1980年代,供应学派经济学所主张的某些极端减税措施没有依据,同样,如果今天我们以为增加政府开支是免费午餐,那就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