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导入了储备货币的概念,简述了外汇储备的性质和作用,原计划将成为储备货币的好处等相关内容一并说完,不料半道上被一个“重大理论发现”所迷惑,竟然忘乎所以,夜郎自大起来,自斟自饮喝了个烂醉。
一觉醒来,才发现了自己的浅薄,那么点小小的“发现”算得了什么?至于这么得意忘形吗?本人历来害怕表扬,怎么今天反而给自己灌起迷魂汤了?于是在心灵深处闹了场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把自己批了个服服帖帖。
只好老老实实地继续干活,干不完加班。
前一部分说到了外汇储备的作用是稳定本币的汇率,还说这一条目前不适合中国的情形,因为中国还没有完全放开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那么目前人民币的汇率是如何形成的呢?
简单地说,人民币目前采取的汇率政策是“盯住美元”,人行确定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并允许一定的小幅度浮动,设定涨跌幅,是一种以政府定价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汇率形成机制,中间价每日由央行授权对外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外汇的汇率(中间价),是根据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和美元与其他外汇的汇率折算得出,并对外公布。
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间汇率,则像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完全由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也就是所谓的灵活的汇率制度或称自由汇率制度。虽然这种制度在新自由主义着眼里完美无缺,实际上所谓的供求关系决定论已经破绽百出,早就成了操纵市场的投机分子的遮羞布甚至帮凶。
这里不多比较“计划价”与“市场价”之间的优劣,只说一点,那就是在汇率主要由货币当局决定的情况下,外汇储备支撑本币价格(汇率)的作用没有自由汇率制度下的作用那么明显。
也许急性子的朋友们会发问:既然咱们还没有完全放开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尽在掌控之中,要那么多外汇储备干吗?太多了!吃饱了撑的……
先耐住性子,这个问题暂时放一放,以后再谈,要不然今天晚上觉都睡不成了。不是有很多人说人民币要“走向国际”、成为储备货币吗?今天能把这个问题谈完就不错了。
人民币国际化听上去很时髦也很诱人,据说国际化以后不但能够把美元挑下马,解了咱心头之恨,还可以空手套白浪,到国外去收“铸币税”,那多来劲?好日子先过,先谈这个!
按照本人迂腐的习性,当有人把某种东西说得天花乱坠的时候,总是先用怀疑的目光把这件东西仔仔细细审视一遍。这种习惯常常会扫别人的兴,故而很不讨人喜欢,没办法!改不了了。只好照老规矩,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一般来说,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发行国进出口商的交易成本比非发行国的商人要少。举例来说,在当前强制结售汇的制度下,中国公司从国外进口商品,需要凭外贸单证到银行购汇,而购汇价格是当日的现汇卖出价,同理中国的出口商到银行结汇只能以现汇买入价卖给银行,进出口业务都会被银行雁过拔毛。可别小看了外汇买入价与卖出价之间的那一点差额,如果用它来乘以进出口的总额,每年下来就是一笔惊人的数目。而如果人民币成了商业发票上面的计价货币,这笔费用自然就被省下来了。第二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能更容易地从国外借到钱,原因是外国央行持有该国货币作为外汇储备的时候,往往会购买该国的国债以便获得利息收入。
我们来看一下已经国际化的主要货币的境况,看看它们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
根据IMF的统计资料,2007年几种主要储备货币占全球储备货币总量的百分比为:美元63.9%,欧元26.5%,英镑4.7%,日元2.9%。
从这些数据里面看出什么来了吗?至少应该看出三点:一、美元“一支独大”,占据大半壁江山;二、目前对美元地位最具威胁的是欧元;三、人民币如果成了储备货币,首先要赶超谁?好像不是美元吧?
欧元对美元“最具威胁”,威胁它什么了?您也许会回答,威胁它老大的地位。那我再追问一句:是没错,那什么叫美元的老大地位?再往下回答也许您的底气就没那么足了。
我这么问是有原因的,原来占据储备货币老大地位的储备货币有个专业名词,叫做“统治性储备货币”。
要把这个名词解释清楚,还得再引入一个名词,叫做“网络效应”或者“网络外部效应”,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技术领域并被引用到经济领域。1908年贝尔电话公司的西奥多·牛顿·韦尔(Theodore Newton Vail)最早提出这个概念:
一位使用者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使用,会对该商品或者服务的使用价值产生影响。
又开始绕人了,别慌,举例子的办法管用的很。就以电话为例,装电话的人越多,电话的使用价值越大,因为你能联系到的人越多。假定某地新出现了一个电话公司,他们的电话如果不能与老的电话公司的网络互通,即使再便宜,恐怕有装电话需求的人还会选择原有的电话公司。这里面隐藏着“先入为主”和“强者恒强”的道理。
这样的例子在经济领域不胜枚举,比如新房装修时,人们会跑到大的装饰城去买东西,那里的东西齐全,价格还便宜;比如大资金会选择大的市场进行交易,因为那里便于大资金进出;再比如银行系统、快递公司、航空公司、班轮公司等等,总是网络越密集,能吸引到的客户越多,反过来吸引到的客户越多,又让他们的网络更发达,服务更完善,单位成本越低。
回头再看美元,它是不是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呢?回答是肯定的。它的网络发达的很,几乎和所有国家进行贸易,对方都可以接受用美元结算,而你和印度人做生意,他们不大会接受用欧元或者日元结算,与欧盟做生意,他们不大会同意用日元结算,同理,与日本做生意,他们也不大会同意用欧元结算。
看出美元的“统治性储备货币”地位的厉害来了吗?如果这些还不足以动摇你把美元拉下马的决心,就再给你一记重击,可千万要挺住!下面来谈石油美元,谈谈“石油美元战争福利”。
“石油美元战争福利”这个概念最早是由 威廉·克拉克在他发表的同名书籍(Petrodollar warfare)中发明的,该书提出这样的假设,由于很多国家的石油依赖进口,而国际市场的石油用美元计价交易,这就迫使这些国家建立足够的美元储备以保证国内的原油供应,而一旦美元储备建立起来,又因为美元现金没有收益,他们必定要购买美国的国债以便获得些许利息收入,这样一来,美国就可以用很低的利率向外出售国债,从而低成本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维持美国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由于石油美元的模式,美元汇率可以同美国经济的基本面脱钩,而美国的外贸逆差也是“可持续”的。
这就是基辛格“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国家”这名言的奥妙所在。只要石油定价权掌握在美元手里,所有缺油国都会主动或者被动地去挣美元,买美元,建立美元储备,购买美元国债,为美国的“石油美元战争福利”打工。
石油用美元计价对美国的另一个重要正面效应是,美国市场上的成品油价格是全球最稳定的,原因在于只有美国才能避免汇率波动对油价的影响。
美元有“网络外部效应”和“石油美元战争福利”这哼哈二将守卫,请问欧元、日元哪个是对手?谁能动摇它的“统治性储备货币”地位?
汪某人列出上述论点,目的并不是要彻底摧毁大家的信心,而是要让大家充分认清形势,在美元的优势中找到弱点,找到可借鉴、可以为我所用的地方,这可远比喊喊慷慨激昂的口号难得多。
如果您看懂了本文以后,仍然信心十足,那在下佩服!因为您心里一定有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