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如何定义幸福
2021-02-06
2020年12月22日晚8点30分,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正安康健创始人梁冬,与湛庐创始人韩焱一起,用跨洋连线直播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了对于幸福的感受和困惑。我也想就此发表点看法。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这股思潮的创始人就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等。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品质,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使人走向幸福。传统心理学研究和治疗心理或行为紊乱,称为“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他们的弱点,对象是正常的、健康的普通人群。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变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彭凯平解释说:“很多中国人把幸福和积极心理学等同起来,其实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幸福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也都要研究幸福的问题。而积极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家研究幸福问题的一个学科。” 如何定义幸福感 彭凯平说:塞利格曼教授有一个很伟大的贡献,就是从五个维度来定义幸福感,提出了一个PERMA模型,PERMA正好是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P是Positive Emotion,就是积极情绪。人在开心的时候,积极的时候,一定是愉悦的、开心的。就像感受阳光洒在身上、看见孩子的笑脸,听到美妙的音乐,这种身心愉悦的体验一定是幸福的感受,如果这种感受都没有,天天以泪洗面,还说自己很幸福,那肯定是虚假的。 E是Engagement,就是沉浸、投入。人在做一件事情特别幸福的时候,一定是非常沉浸的、如痴如醉的。这种沉浸感可以是与人的关系,也可以是与事件、与时间、与空间有关。 R是Relation,就是关系。幸福的人是愿意与人分享的,他是愿意让别人信服的。一个人很开心的时候,巴不得让别人都知道他很开心,他会打电话发信息分享自己的快乐。但一个人不开心的时候,他一定是躲起来、藏起来、宅起来。 M是Meaning ,就是意义。你一定要发现意义,很多时候我们老以为爽就是意义,就是开心,就是幸福,其实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比如一个大胖子看见桌上的美味佳肴,肯定也流口水,也很爽,但他当想到自己已经250斤了,这个时候爽的感觉就没有了,对不对,一点快乐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对愉悦的体验,是来自于对意义的分析,意义是很重要的。 A是Accomplishment ,就是成就。幸福是有结果的,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是对人有好处的。很多人把成就理解为特别伟大的成就,比如说封侯拜相,其实任何时候你觉得自己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事情,这就是成就感。成就感不必和伟大联系在一起,有时可能就是小确幸的快乐与收获。 我对塞利格曼从这五个方面定义幸福感没有异义,但作为幸福感的模型,这五个方面之间没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构不成完整、严谨的体系,可以多再加几个,比如感恩,知足,宽容,有善心,乐于助人等等,也会体验幸福感。 快乐与幸福的区别 梁冬问:我特别想请教塞利格曼教授一个问题,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会借由一些药物来获得快乐。如果技术能够让人获得快乐,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更加廉价的、更加唾手可得的快乐和幸福呢? 塞利格曼:对精神疾病来说,我们可以使用药物和精神治疗,现在,我们有六成的把握可以用药物和精神治疗来舒缓痛苦。但是,没有病痛并不等于拥有幸福感。就像彭教授指出的那样,幸福感不只是说你不生病,而是你要拥有正向的情绪,有参与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能感受到意义感,并且能够取得成就。 在英语中快乐与幸福是不区分的,happiness 既可以译为快乐,也可译为幸福。但是这个区分非常重要。快乐是指感官层面的,比如现在年轻人十分投入玩游戏,特别刺激、特别快乐,为此不想看书学习,甚至可以不吃、不喝、不睡。更严重的是不健康的游戏,什么偷菜游戏、杀人游戏,实际上是在虚拟世界里进行犯罪行为的训练,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分不清虚拟与现实,这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率提升和自杀年龄段下降的重要原因。游戏成瘾,毁了一代。严重损害年轻人的身心健康。这就是为了眼前的快乐牺牲了一生的幸福。塞利格曼把沉浸、投入作为幸福感,这有另一种可能,玩游戏就很沉浸、投入,能带来的是快感和不幸。 在成年人中抽烟、酗酒、吸毒,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腐败犯罪都是为了追求一时的快乐,而忘了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 我与一个国外幸福专家争论过。我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要追求幸福。他认为动物也一样追求幸福,比如狗也有开心快乐的表现。原因是他对幸福与快乐不做区别。幸福不只是感官层面,更在于情感层面与精神层面。塞利格曼说的“关系”,主要是情感层面的,“意义”与“成就”属于精神层面。 幸福到底是主观还是客观的? 塞利格曼回答梁冬的提问时说:“梁先生刚刚提到幸福感的时候提出的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也就是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是否能够露出微笑,是否有如PERMA中的P所代表的有正向积极的情绪。我们不能通过自己的控制去调节P,我们无法控制调节自己的主观情绪感受,甚至可以说,想直接调控自我的主观情绪是无用的,在很大程度上,它甚至会阻碍我们的幸福感。但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控制PERMA中的其他4个要素:E、R、M、A。生活中有一些技巧是我们可以用来锻炼自己控制后4个要素的能力的。比如,我们可以训练自己去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还可以训练自己去找寻生命中的意义感和目的感;我们还可以帮助自己和孩子在生活中成就更多的东西,产出更多的东西。总之,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调控E、R、M、A来间接提高P,也就是提高主观的、积极的情绪。” 塞利格曼只是回答了一个人怎么产生积极情绪,没有回答幸福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谈到幸福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认为幸福只是主观感受,张三认为肚子饿了有馒头吃就幸福了,李四觉得要拉屎有茅坑蹲就满意了。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对幸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我提出幸福中国应该成为发展和改革的目标时,他们认为对幸福的理解众说纷纭,怎么能成为社会目标呢? 我在2009年4月2日起草的《21世纪幸福宣言》写道:。“幸福是人的重要需求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感,是需求客观性与感受主观性的统一。” 幸福感是主观的,那么幸福感是怎么产生的?是人的重要需求满足后产生的。为什么是重要需求呢?过去吃不饱,能吃饱就是重要需求。六十年代,我在上海读大学,回家母亲给我一碗酱油拌米飯,吃了那就是爽,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是今天再给我酱油拌飯,我就一点幸福感也没有了。拉屎有茅坑蹲就满意,似乎是很低俗的比喻。改 革开放前,上海家家户户哪有抽水马桶的卫生间?北京大杂院、统字楼都是共用的卫生间。今天对城里人这已不成为重要需求,可是在许多农村,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使人民重要需求得到满足,这就是幸福的客观性,可称为幸福度。幸福感加幸福度就成为幸福指数。这就是幸福学研究的对象。 作为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主观的,塞利格曼的回答都是要求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训练,来产生积极情绪而提高幸福感。 东西文化差异对于幸福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梁冬: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想请教一下塞利格曼教授,作为一位西方学者,您怎么看待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幸福感的差异呢? 塞利格曼:“这个问题非常宏大,我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过我可以做一些推测。东西方有一个区别可能是在于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上,在西方过去的500年里,强调的是个人成功与个人效能,而对于集体成功与集体效能,则是不那么看重的。在我看来,西方需要通过增加集体效能来达到更多的幸福感,而东方要想取得幸福感的话,可能需要把天平朝着与西方相反的方向去调整。” 梁冬提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怎么看待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塞利格曼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宏大”,确实这是东西方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塞利格曼认为:“西方需要通过增加集体效能来达到更多的幸福感”,对个人至上、自由之上的西方人,向集体主义靠拢,我认为几乎不可能。美国科技最发达,但疫情就是控制不住,民众不愿采取隔离措施。我的朋友去世于洛彬机,那里呈阳性的年轻人照样逛街、聚会。为了自由,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可能就是西方人的幸福观。 塞利格曼认为:“东方要想取得幸福感的话,可能需要把天平朝着与西方相反的方向去调整。”这句话很难理解,又意味深长。今天中国很大一部分知识精英和年轻一代问往个人至上、自由之上的西方制度和文化,要重新回到集体至上,几乎不可能。这是当今中国似乎无解的意识形态难题。道德要求集体主义与行为准则鼓励先富起来,这种矛盾和脱节成为中国一系列问题的根源。 彭凯平的回答是:“中国人的幸福感很多是和孩子、家庭连在一起的。你问一个中国老太太,她这一辈子活得幸福不幸福,她说很幸福。你再问为什么?她会说儿孙绕膝、四代同堂。但如果问一个美国老太太,她一定不会谈到这一点,她会谈自己的经历。” 彭凯平以中国与西方的老太太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十分准确。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人活着是为别人,西方文化则是为自己活。但是当今中国就不同了,现在盛行以金钱为标准的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以获得为尺度的幸福观。市场经济以金钱、以自我、以获得为追求,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但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忌他人,只想获得而不愿付出,这必然导致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必然与客观现实发生冲突,造成情绪低落、抑郁增加,严重的就会自杀或犯罪。 究竟怎么提高幸福感? 幸福感是客观现实符合主观期望产生的。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按照人民幸福的需求改变客观现实。二是个人按照客观现实调整主观期望。 十九大报告提出走向以人民幸福为目标的新时代,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转变,从发展第一转问幸福第一。这是伟大的系统工程。横向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纵向相关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民众层面。 但客观现实的改变是一个过程,幸福的关键还是在于个人。我创造的情感护理,提出幸福五理念: (一)我们要改变一切可以改变的,我们必须接受不能改变的。 我们一方面充满希望,社会在进步,现实会美好,另一方面承认事实,不可能一切如愿。 (二)我们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应对现实。 对发生的一切,不管多么不愿意,必须面对、接受,然后应对,经过处理后放下,开始新的生活。 (三)幸福人生不是拥有一切,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应对一切。 每一个人都期望幸福,但实际生活是我们不可能拥有幸福的一切,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唯一可以掌控的是自己的心态。 (四)珍惜拥有的,不攀比没有的。 现实不符合期望是由于我们想拥有别人拥有的,甚至更多,而不珍惜已经拥有的,不如意是攀比带来的。 (五)人生时有迈不过去的坎,其实这个坎在心中,心里的坎都可迈过去。 人在遇到不如意时觉得活不下去,往往是对痛苦的夸大。有的认为是命不好,一辈子倒霉。有的甚至不想活了,自杀和杀人。其实过不去的坎都在心里,经过疏导心中的坎都可以过去。 积极心理学将培育积极人格特质作为基础。我创造了培养幸福人格,已经在深圳农产品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探索。 人格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互动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模式、行为模式和情绪模式的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品德。 好的人格,表现出人格魅力。大气、开朗、豁达、幽默、自信、谦逊、热情、果断、努力、慷慨……这样的人,讨人喜欢,受人尊敬、被人爱戴。 有缺点的人格,表现为人格缺陷。自私、狭隘、多疑、敏感、自卑、傲慢、冲动、脆弱……这样的人,就人缘不好,不合群,朋友少。 人格是由先天遗传、生长环境、社会影响、学习认知综合因素形成的,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这就是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人格也具有可塑性,人格毕竟是受自我意识调控的,因而是可以改善、提升的。认知观念改变,即“自我认知”,从而改变行为,长期行为的坚持,即“自我体验”,就会养成习惯,习惯就会影响性格,从而改变人格,这就是“自我养成”。 幸福人格的培养就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先知道怎么才幸福,然后试着去做,感受到愉悦,这就是“自我体验”。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就会影响性格,成为幸福人格,这就是“自我养成”。 操作办法: 一、发给大家《幸福人格自评表》由每一位员工对照量表自己打分。 (一)爱自己:分为身体健康、心态平和、人生定位,3个支项,19项行为。 (二)爱他人:分为亲爱家人、亲近周围、博爱他人,3个支项,20项行为。 (三)爱工作:分为工作目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工作技术、工作关系,6个支项,20项行为。 (四)爱社会:分为社会秩序、社会公益、社会责任、社会正义,4个支项,10项行为。 (五)爱自然:分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个支项,8项行为。 每项行为,有3个选项,如:“人生定位”中“人生目标明确1.5-2分,只有近期打算1分,得过且过0分”。 “工作作风 ”中“一丝不苟,注重细节1.5-2分,大体完成任务1分,大事不会做、小事做不好0分”。77项行为,满分为100分。 二、以10人左右为互助互爱小组,《幸福人格量表》在10人小组内传阅。 三、每个月开一次小组会,就一个专题,大家交流,自己讲进步,他人讲优点。 四、企业根据《幸福人格量表》反映的共同弱项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 五、半年总结与年终总结,幸福人格指数有多少提高,评幸福人格优秀者、幸福人格进步者。 六、制定幸福币奖励计划,获幸福人格优秀奖、幸福人格进步奖,得幸福币多少;获顾客表杨得幸福币多少;设其他优胜者,得幸福币多少。累积幸福币多少,可奖励国内旅游,带薪休假,邀父母出席表彰会,也可兑换电影表,或者奖金等等。 农产品公司下属的海吉星公司,经过一年的培训,结果如下:
幸福人格总分从82.01提高到87.91,增幅6.7% 其中: 爱自己从21.07提高到23.2 增幅9.2% 爱他人从22.65提高到24.22 增幅6.5% 爱工作从22.37提高到23.83 增幅6.1% 爱社会从8.6提高到9.19 增幅 6.4% 爱自然从7.32提高到7.47 增幅2%
结束语 幸福是智慧、艺术、能力和方法,幸福是需要学习的、感悟的、培养的、训练的。
|
草根简介
|
|
1941年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先后在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工作。1985年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调深圳任体改委主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任副理事长。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大学兼职教授。著有《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对策研究论集》、《深圳特区的崛起与中现代化》、《你的选择与中国的未来》三本书。现为深圳徐景安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深圳市新世纪文明研究会会长。 邮箱:xujingan@vip.sohu.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