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主义经济学再探
奥地利学派的边际主义经济学认为“价值是消费者主观决定的,其效用随着人们消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为衡量该商品价值量的尺度”。需要思考的问题:1、商品价值量即商品的全部价格。最后消费的商品价格是最低的。反之,似乎可推最先消费的价格是最高的。那么商品的平均价格应该是居中者的效用。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应该是以居中单位商品价格为衡量尺度的。
2、边际效益的经济学说到底是需求决定价格。需求既有刚需也有非刚需。所以,边际经济学应该考虑到商品及其价格影响的两个方面。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刚需部分由于市场确定,所以其国家管理及垄断经营的味份应该更多一些。相反,非刚需部分则是市场调节及自由竞争更多一些。比如城市自来水商品的生产经营就需要加强政府的职能管理,其中围绕城市供水的建设维修却可竞争性管理。
3、将边际主义经济学的视野提高到(思想性)哲学上认识,其实质是将经济的动能分析往主观因素上靠近归并的研究思路,通俗讲则是另一种思想决定论,即思想决定经济论,另外还可以有思想决定行为论、思想决定文化论、思想决定文明论,等等。如果从这种联系的系统的整体的视角来看经济现象,则各种各样不同的观念文化会有不同的经济现象,如此导致各自合理的政治经济学将会各有特点。
思想决定经济中的思想是什么?它既是每个经济参与者个体的思想状况(多样性,各族群间趋同),又是个体所在群体的观念文化状况(确定性,各族群间各有特点)。从商品价值量这个整体来看,后者的作用更为显著。因为观念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和族群统治性的思想体系。正是这种思想体系才肇成了一个族群区别于其他族群而生存发展的特点的。它在经济上也必然形成自己的特点。
比如我们传统观念文化是典型的世俗功利性的,它促使人们更为关注器物层面的消费情况。比如一款名牌衣物或者手表,功名意识强烈的同胞们往往会为它趋之若鹜,即使花费成倍高于成本的价格也会在所不惜。一瓶茅台酒在大家追求名望的热炒中,很快便能从几百元涨至几千元。一件滞销T恤仅在上面印了奥运图案,便能够涨价五倍一销而空。反之,如果观念文化推崇“简朴”意识者,其消费便会更理性些。
观念文化中的思想魅力对经济影响如此之大人们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观念文化中的思想内涵对政治、对文学、对艺术、对族群、对社会、对文明等一切人类的繁衍发展方面的影响之大则可能更没有被大家所充分认识到。比如我们可以看看思想如何影响政治。发达国家的民主政治(方式)引入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效果并不理想(或称南橘北枳现象)呢,说到底还是引入国当地与发达国家的观念文化之差异造成啊。
所以要让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有效运转起来,顺利推动其现代化过程,就必须要么改进或转型其观念文化,要么创新其民主政治方式以适宜于转型中的文化。我们用如此结论去检索世界确实就有了理论证实的周延性。比如新加坡的民主政治就没有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方式,而是长期想方设法坚持了一党独大来保证秩序,国家层面的民主并非彻底,可中微观的民主政治却有创新性发展。这个经验对于我们应该是很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