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要点是:当互联网平台上非垄断经营时,它所产生的价值是普惠于全体民众的,当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垄断经营时,巨大的收益来源主要是来自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创造,这是“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依据《信用价值论》理论此时应对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进行调整。
蚂蚁事件以来,人们都很困惑,因为发现了当代社会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在互联网平台上搞电商,从马云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开始,变成了现在的生意却越来越难做。在互联网上搞金融,不仅效率高,而且运行成本也特别低,但是一旦实现了垄断性经营,就可以颠覆传统的全部现存银行体系。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支付体系不仅是快捷支付,其运行成本也只有传统银行体系的几十分之一。随着今后的发展,各个行业都离不开互联网,有的只有在互联网上才有运行,有的需要依靠互联网的信息传输系统才能进行生产。可见,互联网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体现与标志。
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互联网上的某个应用体系一旦被经营者垄断,就会造成这个行业大多数人的失业与这个垄断经营者一夜暴富,甚至一夜暴富这个词都不足以概括,而是一夜之间获取天量的财富。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发展反而变得困难。如果国家不加控制,在互联网平台上垄断经营的私有资本甚至有掌控整个商业体系、掌控整个国家的金融的危险。
难道互联网不是社会生产力空前大发展的标志么?互联网上应用的电商、支付、网上金融等等,不是使得我国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吗?一方面是空前的发展,另一方又给可持续发展造成障碍,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十分矛盾的局面?
其实,这是“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产生后,生产关系还不能与之相适应的表现。《信用价值论》(蔡定创、蔡秉哲著)的两大理论新发现,其中一个发现就是“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发现。互联网平台不再是以“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资本生产方式生产的产物,而是“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所决定的社会资本生产方式生产的产物。社会资本生产方式是比较资本生产方式来说更为复杂一些的生产方式。
通过《信用价值论》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社会资本生产方式的一个完整生产过程中,它的生产分为两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劳动分工”的生产阶段,第2个阶段才是“集聚生产”的生产阶段。互联网就是通过这么两个生产阶段生产出来的产品。
我们知道,互联网平台由二个层面组成:第一层是设备层。从最早的计算机生产开始,至今发展到卫星传输、路由器、智能手机这些硬件设备,这其中有美国的英特尔、比尔盖茨的Windows、中国的华为、中兴等,这其中应该有几十万家设备与软件企业参与互联网的设备生产与系统开发。第2层是网络层,各国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的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等等都参与了这个网络的建设,也包括国家的投资的卫星通信系统等等。在这两个层面上参与生产的企业都是资本性质的企业。
但是这其中任何单个企业的产品都不足以构成互联网的平台上能够营运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互联网金融的。而是所有这些数以万计的企业所生产的众多产品,并且配合知识界、教育界、科技界的知识贡献,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与全体网民的智能手机应用,这样众多的产品集聚,发生“聚集效应”与“聚合反应”,才构成了今天的能够营运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平台。
由此可见,今天的互联网平台已经不再是一个资本的产品了,而是“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通过社会资本生产的方式生产的一个产品,它集合了社会无数的知识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是一个凝结了全社会巨大的劳动价值的产品。
《信用价值论》理论告诉我们,社会资本生产的产品,是免费提供给社会的应用与消费的。但是如果资本要用这个产品作为工具来使用,进行资本性的经营,如果是垄断性经营,这个互联网平台就会将它所包含的巨大的价值转移到资本垄断性经营的最终产品中去,形成这家企业的利润。所以《信用价值论》中提出来的与这种社会新生产力相适应的分配方法是,专门设立社会资本生产的税收,将由社会资本生产所转移来的价值通过税收的方式收回国家的财政,从而进入社会资本价值生产的再循环。
《信用价值论》理论同时也告诉我们,社会资本生产的产品,如果是非垄断应用,它是免费提供给社会的应用与消费的。所以如果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上金融如果是非垄断的使用互联网平台,由互联网平台转移来的价值就不会对最终产品产生加价,等于由互联网平台所产生的价值普惠给全体社会的成员。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方面没有设置社会资本生产的税收,另一方面,依赖互联网平台才能经营的资本企业,都是独家垄断的将互联网平台作为其资本经营的工具来使用,所以互联网平台所创造的价值就变成了这些资本企业的私有利润。这就是互联网平台上垄断经营者能实现一夜之间获取天量财富的秘密。这也说明,因为人们缺乏对新社会生产力的认识,在国家的管理上与分配关系的设置上都不适应这种已经发展起来的社会新生产力的需要。
“集聚生产”的社会新生产力已经在发展了,如果没有新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设置与分配关系的调整,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受到阻碍,所以我们必须要去认识它,只有认识了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信用价值论》中不仅对资本生产在信用价值生产阶段的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进行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集聚生产”的价值产生过程及由之而产生的社会资本生产方式与非资本生产方式的价值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进行了描述。只有把握了新生产力条件下经济运行的规律,社会才能获得可持续的高速发展。
《信用价值论》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理论逻辑严密、体系内容完整的宏观经济学系统创新理论,也是政治经济学系统全新的理论。本著中有两大理论新发现:当代信用价值生产方式发现与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相对应的“集聚生产”新社会生产力发现,并且在这两大新发现理论基础上创立了十二个方面的分系统理论,将会引发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的重新思考。
本著通过全面考察当代社会价值生产过程,发现了资本生产有着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与信用价值生产主导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的两个不同的阶段,详细而全方位揭示了资本生产在信用价值生产阶段的四大信用价值生产方式的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揭示了与“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相对应的“集聚生产”这一社会主义新社会生产力的价值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对货币理论、国债理论、汇率理论、虚拟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依据现实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与重构,并且创立了“双轮经济”构架理论、“印钱消费”理论、四次分配理论、社会资本生产理论、非资本价值生产理论、宏观经济三层构架理论、“集聚生产”新社会生产力理论等七大新理论。应用这些理论原理不仅能全面地解释当代世界经济的各种现象,也能对各国的经济困境与经济危机提出解决方案,引发人们对社会发展问题的重新思考。
《信用价值论》编辑推荐:
该著构建了一个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政治经济学,同时又是宏观经济学的全新理论,是理论经济学的创新与突破。不仅突破了原有经济学仅对私有资本生产的理论范围,创立了全新的信用价值生产理论,也突破了政治经济学仅对“劳动分工”社会生产力及由其所产生的资本生产关系的理论范围,创立了“集聚生产”社会新生产力理论,并详细论述了由此产生的属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资本生产、非资本价值生产的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使经济学重新回归价值生产过程与经济运行规律的考察,回归现实真实的映象。该理论空间的开拓,将引发人们对社会发展理论的重新思考,并由此而促进世界经济与社会的新发展。